老家交通变迁
(2023-04-21 10:39:48)
标签:
帮船改革开放轮船木船汽车 |
分类: 往事追忆 |
老家交通变迁(终订稿)
打开兴化地图,可看到东北角落大营镇有个联镇地名,。新中国初这是散落在串场河南岸六七个自然村舍而命名的。联镇即意指隔串场河与北岸大丰县刘庄联接的意思。这是兴化管辖的最远的村落了。新中闰初期交通落后坐民船去兴化,顶風常两天两夜方能到达,我们这里老人有百分九十九的都未去过兴化城。他们只听人讲过兴化有城墙有乌巾荡,从未见到城墙和水荡是什么样子。
我的家属联镇村,在串场河南岸。,童年時,天天看太阳从串场河东头升起,黄昏時太阳落入河的西头,那瑰丽变幻的早霞和晚霞使人浮想联翩。我有着深刻印就是帮妈妈做种蚕豆助手。妈妈在河岸坡上用锹挖一个个坑,我就从围兜小袋里拿出两粒蚕豆放在每个坑里。少年時期。,也是在串场河畔度过。天天到刘庄镇读书。串场河清沏的水将找养大到少年時代。
由于受到教师思想和进步书籍影响,1948年好些同学都参加了华中军政大学,我也想参加,可父母阻拦未能如愿。第二年我坚决报考苏北干部建设学院(后改学校)。校址设在泰州张家垻,记得离开老家情景,只带了一个里面放着两条短裤头和一条肥皂的藤包,还有父親给的只能买十儿个烧饼的钱。这和现在少年离家上学所带的物品是无法比的。那時解放区广大人民经过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内争,生活很艰难,我家也不例外。
记得离老家是个美少年,如今己成了94岁皓首矍铄老人。从参加工作算起有74年了,我是大营公社史里由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个大学生,走过半个中国,,深入不少贫下中农家访贫问苦,。虽因种种事牵连,这時光其中多半是在兴化度过的。但回老家却很少,原因是交通很不方便。
后来有轮船从泰州来的经过兴化、刘庄向盐城方向开的定期航班,我乘轮去了刘庄。到刘庄后还要乘渡船到串场河南岸,才到达老家。因原有的高大的南寺木桥在内战中毁坏。当然,有轮船回家比没有的好。但还是感到不方便。
上世纪60年代汽车多了,可兴化是水乡,河沟纵横交错密布,还是以船为主。我在北亰大学校友通讯刋物发表的<</span>赶年>文里有记载。1961年我在北京,约妻回老家过年。那時是大跃进年代,,口号是大干一天等于二十年,要破旧俗闹革命。妻当時在兴化安丰镇银行营业所任会计,妻为了响应大跃进号召,工作到古历十二月三十夜上午,安丰离我家约四十里,当時还是靠船往返。妻下午搭顺船至白驹。许是人们忙着回家过年了,白驹这天特别无车船至刘庄。妻就背着十斤棉被和我过年的新衣计划步行十八华里至刘庄。当時社会学雷锋风氣很浓,有个中年骑自行车,主动要她坐在车后,一直带到刘庄。妻三十除夕五点到家。如果有公路由安丰镇通到我家,只要一小時即到。
改革开放后,政府提出要想富先修路、要村村有公路和村村通车的号召。联镇村己故李成林复员军人,他为建南寺桥多次往返大丰、兴化两地民政局等部门反映民意,。,每次来兴化都要来我处谈奔走建桥进展情况。我总对他这样说,建桥修路符合党的当前号召,多跑会成功的。南寺桥早已建成,刘庄人和联镇村人谈到他都很惑谢、尊敬。印象里在桥建成后的两三年里联镇公路还未建成。修这条小公路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问题很多,要资金、耍人力、要建很多桥,要解决沿途用地用土等问额。,
今年三月份姪女看望我说,如今兴化有公交车开到联鎮,一天四班。有老年卡乘车免费。这无凝是大喜讯。於是约定清明节后我、姪女和照應我的后妻一同回老家、到了约定的那天,早晨六点五十分搭去联镇方向的车,九点到达终点站。下午两点五十又回兴化城。真是太方便了。
兴化公交联镇终点站就设在南寺桥南端西侧不远处。南寺桥附近很多民房都是新的,由桥向西二百米就是我老家。它房前屋后四周都是邻人种的青莱,老屋埋在齐腰深的菜花丛里。它在沿途邻人新建的漂亮的楼房间显得很寒酸破落。我仿彿看见它象年迈父母柱着拐杖佇立在寒风中等着他们最喜爱的小儿归来。一群姪几姪女都住在刘庄镇上,他们並不是无力修建老屋,其实个个经济都很好,因我还在,不能越俎代庖。而我呢,因兴化城去联镇交通不方便还有其他事缠身世末能料理此事。
看到老屋想到很多。父母一世行善好施。老屋在圩上,过路人很多。他们夏季每天都要烧一盆开水,内放炒焦大麦,摆在门前免费供过路人喝。还备有解暑气的十滴水和霍香正氣水,供邻人和路人中暑用。逢到雨天,不管是生、熟人都借给雨傘。如果说积善有好报,他们都九十多旡疾而终。两房儿子后代家境都好,特别我这房子女更好。我的子女估的公德事在兴化少有。父母很疼爱下辈,我儿女由兴化来看望堂親都要到老屋看看。美国女儿思念祖父母,曾从卫星上搜索到这老屋並传给刘庄的堂姐。她在给堂姐的短信中说:兴化除了亲朋好友外,兴化对我来说,找不到儿時痕迹。我也有同感:如果没有这老屋似乎生活中缺少点什么。所以在合符政策的范围内我要将这老房维修或重建。
字数:2239手机:139144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