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博乐 倾湮 推荐本博上新浪草根名博首页!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高分落榜者”,他们的高考成绩高达600多分,本来也可以走进大学校园,但因为考分和自己的理想存在一定差距,他们选择了复读,希望再次拼搏能够达到他们期望的目标——
据了解,像这样高分的“高考落榜者”选择复读的同学并不少,而且数量每年都在上升。
为何高分复读现象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少考生存在“非名校不上”的思想,他们期望的唯一目标就是名牌大学。
现在很多学生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只要有大学上就可以了,他们在高考前就会确定心中理想的名校,一旦理想没有达到,他们就可能选择复读。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寒窗数年,不能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就与心仪的高校擦身而过,复读可以给自己多一次机会。
此外,志愿填报方式不合理也是导致高分复读的原因。考生第一志愿定位不准,第二志愿就面目全非,高分落榜情况比较严重。2008年之后,我国推进平行志愿,平行志愿降低了高分落榜的风险,这之后,因志愿填报失误而选择复读的学生大为减少,但还是存在少部分因为志愿填报不合理而选择复读的高分学生。
从个人角度看,选择复读,是目前高考制度下每个学生的权利,也是学生的一种人生规划,但是,高分复读现象对于整个教育和社会来说,却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复读意味着一年甚至多年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据说我国有学生曾复读七八年,就为了进北大和清华。
高分考生选择复读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目前的教育管理制度和人才评价体系中,学校被分为三六九等,整个社会存在很深厚的“名校情结”,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人才提出三个“985”——985博士、985硕士、985本科——或非211不用的要求,这导致社会越来越重视第一学历,较低的第一学历反而成为“学历污点”。为了不在自己的生涯中留下“学历污点”,有的考生就选择复读,考进二本,要进一本,考进一本院校,要进211,考进211院校,要进985。复读被不少考生认为是改变自己学历身份的捷径。
如此说来,要减少高分复读现象,首先要改革高考录取制度,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因录取制度所造成的复读问题,就会减少。在平行志愿基础上,还有必要进一步推进高考志愿填报、录取方式改革,比如实行一档多投,以及实行高校自主招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允许学生自由申请若干所大学,大学独立进行评价、录取,一名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才做选择,这会增加学生对学校和专业的满意度,从而减少复读。
其次,应取消对学校的歧视性政策,并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引导社会重视能力而不是学历。还要改革现在的计划管理制度,在升学时实行自由申请入学制度,在进入大学后,建立自由转学制度,允许对学校不适应的学生申请转学。
在美国,一名学生可以先进入社区学院,学习一、两年之后再申请转学到名校,这些学生不会被贴上社区学院的标签,名校在公众的认识中也不比社区学院高人一等——有的社区学院的教学质量,要高于名校。这就促进各类教育、学校学生的流通和学校间的平等竞争,既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也促使学校在各个定位、层次办出高水平。
在我国,学生的选择很单一,不少人走上名校独木桥,以至于为了进名校,把青春时光用在反复复读中。
感谢博乐倾湮推荐本博上新浪草根名博首页《青葱校园》栏!
此博选登在新浪博客首页(http://blog.sina.com.cn/
)
感谢
Mike剑影老师 对本博的精彩点评:
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人的欲望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多样化。达到了令人惊诧的地步。
如此”复读“,把本来因成绩不理想作为一种选择的行为,重新贴上了光怪陆离的标签。且不说这种行为的成功者照样是寥寥无几,这种行为本身显得非常可笑,甚至荒谬。
世界由无数的人组成,而在实际上,每个人的境遇是不同的。世界必须以各种各样的组成,这样才能组成社会。就像人的条件一样,如果人人都是富人,那么他到底是穷人还是富人呢?如果大家都上了名校,那么所谓的名校效应又在哪里?
人的欲望只要一经扭曲,就会有各种奇怪的现象产生,这样的复读,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使经过复读的考生产生更深的失望情绪,从而对社会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态度。怀才不遇的情绪油然而生。
这是对自然法则在思索上的违背,陷入了不现实的怪圈。社会已经为每一个人敞开了机会的大门,而怎样进入这个大门则需要正确的态度。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贫困地区出来的一些学生不需要复读,就进入了名牌大学。而经过反复复读的学生却很难如愿呢?
我们在思索这个现象的同时,的确要防止社会上一些庸俗思潮的泛滥,而这种思潮的泛滥,来源于对欲望的驱使和对自己没有一个符合实际的估价。
从古至今,等级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封建色彩至今还是那样影响着孩子们的思考。在社会中如何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使之适合于自己的发展。古语说得好,行行出状元。”偌大的一个世界,总有自己的一个位置“。这是一个曾经在战场和日寇厮杀的爱国将军对我的教诲。时隔多年,犹如昨天的语言,使人受用一生。
许多社会想象,许多寄生的怪胎,之所以产生,有着它的社会原因,只有把人们的欲望引导到正确的轨道,把公平竞争的机制落到实处。在正常的氛围中展开竞争,使年轻的考生们各自能够寻找一个适合于自己的位置。
不要像过度医疗那样,过度的复读只能浪费社会资源,而自己的理想不一定得以实现。无数考生毕业后的改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感谢博主提出了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议题。
感谢好友 增广贤文
赠玉
用人单位要求高
不是名校就不要
只好复读再磨刀
高分才能遂目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