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学生都讨厌上体育课?

(2014-03-25 07:58:22)
标签:

学生

讨厌

体育课

体育锻炼

感谢博乐 诗雨 推荐本博上新浪草根名博首页!
为什么学生都讨厌上体育课?

    前些日子,听闻某大学一个女学生发微博找人代跑800米测试,令我感叹不已。印象中,很大一部分学生除了不愿意上物理课之外,都很讨厌上体育课。一些学生甚至找出种种理由请假或逃课,甚至找人代跑。
    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体育课?我觉得大致有几点,一是内容单调,场地、器材少所致,由于体育场地设施太差,器材器具太少,体育课就是极其枯燥乏味的走路练习,齐步正步之类的反复操练,让学生感到厌倦;二是没完没了的折腾人的达标项目,“体育成绩不达标不能毕业”的规定让很多体弱多病的高分学生望而却步,并由此引出某女大学生发微博找人代跑800米测试的荒唐事情!
 
  当年,教育部门决定将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总分的初衷,是希望初三毕业生备战中考时,也能抽出时间来锻炼身体。只可惜愿望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为了拿那30分的满分,家长亲自上阵监督,有的花大价钱上培训课,苦攻“技巧”……招数和提高语数外分数如出一辙,而一旦30分体育成绩拿到,很多人就和这些锻炼说再见了。

  在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困惑是:一方面,不少家长片面认为运动锻炼容易造成运动伤害,还不如不锻炼更安全些;考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才是孩子最重要的目标,体育锻炼可以忽略。另一方面,学校为了减少麻烦避免责任,索性砍掉了单杠、双杠、跳箱之类有一定危险性的体育项目。更有甚者,一些学校还规定,即使课间,孩子们也不能到处乱跑乱跳。不难想象,这种“圈养”式的体育教育,孩子们的锻炼时间将会严重不足,体质也会不断下降,而这,无疑与“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驰。
  从1985年开始,我国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以2008年为例,学生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了50%,眼睛近视的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高达83%。
   
    前不久,教育部再次重申规定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少于一小时,还出台了配套政策,其良苦用心就是为了纠正学校都重考试成绩轻体育锻炼的现象。因为现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体质太差,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国未来的国民素质。
     现在的孩子,堪称“数码宝贝”,小小年纪,就整日拿个Iphone、Ipad、PSP之类的数码产品,每日花太多时间沉浸在数码世界中,再加上学习任务,他们还有多少时间去锻炼身体呢?家长不是不知道孩子锻炼不够,但面对生活的压力,又有多少父母能自己坚持锻炼并带小孩去锻炼呢?

    本来,正值青春期的学生应该很喜欢体育才是,但是,我们的体育课并不等于体育。每节体育课都有讲不完的理论知识、练不完的广播体操和做不完的热身运动,最要命的是,体育竟然变为了考试的一部分……这就压郁了学生心中对体育的渴望,渐渐地,学生对体育课的好感降为零,然后变为负数。在大学,体育课的课时更长,一上就是一个下午,由于很难做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令学生有种时间被荒废了的感觉,于是,都不愿意上体育课。
    经了解,大部分学生都觉得,体育课应该具有体育最本真的娱乐性、无约束性,尤其对中小学生而言。但现在我们的体育课已成为了一门功课,而且教学内容呆板枯燥,单纯传授运动技术和运动达标,娱乐性少,有约束性,考什么就教什么。所以,学生都讨厌体育课。也许,有一天当体育课变得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无拘无束的体育魅力,而不再是一个考试成绩或为了配合老师完成教学进度的课程时,学生会真正爱上体育课的。


为什么学生都讨厌上体育课?


为什么学生都讨厌上体育课?


为什么学生都讨厌上体育课?






感谢博乐 诗雨 推荐本博上新浪草根名博首页《青葱校园》栏!
为什么学生都讨厌上体育课?




   感谢博友 搜益赠玉
为什么学生都讨厌上体育课?/蔷薇带露开
  麒麟诗感慨
 
学生厌倦体育课,教材单一不想学。
田径球类项目多,设备跟上才好说。
场地器材太陈旧,谁去攀摸伤手脚。
既然是课重理论,无外规则讲得多。
 
跑跑跳跳作准备,爬磨打滚试动作。
双杠单杠靠练习,球类实际比赛多。
课外活动广开展,操练放在体育课。
耐力速度属田径,室内器材可帮助。
 
联校组织长跑赛,类式重庆马拉松。
吾的外孙参加跑,获得奖牌胸前挂。
他是大二的学生,讨厌枯燥体育课。
体育课程需改进,增强体质才帅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