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蔷薇带露开
蔷薇带露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629
  • 关注人气:2,1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指标到校”政策下的小升初之烦恼

(2013-07-02 20:52:18)
标签:

指标到校

小升初

烦恼

择校热

感谢博乐 倾湮 推荐蔷薇本博上新浪草根名博首页!
“指标到校”政策下的小升初之烦恼

  周六上午,一大早太阳就火辣辣的灸烤着大地,四周气温闷热得令人窒息。我在二沙岛空旷的草坪上,看到一群群家长正带着孩子行色匆匆朝前赶。心想,周末了,他们不在家中休息,却往外赶烤?一打听,原来他们是在赶考。
    原来,广州市民校小升初联考、单考在6月29日正式开锣。尽管当天天气很热,但家长和考生小升初“赶考”的热情比天气还热,手持四五张准考证的考生比比皆是,甚至有五年级学生也来提前“练兵”。据有关方面初步估算,今年参加民校小升初的考生有四万多人,而民校所能提供的学位大概就三千多,招录比例达到13:1。
    “指标到校”将示范性高中30%的名额分配到初中,改变了普通初中在小升初中的生态。近几年的小升初考试,呈现“沉默的螺旋”效应,民校的声音越来越大,普通初中越来越沉默。“指标到校”后,初步估计,全市有近100所普通初中约1000名学生直接受益,他们由原来考不上提前批变为有机会获得示范高中学位。   
    小升初“指标到校”新政的实施,牵动了全城人民的神经,不仅初三家长着急,小升初家长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有的家长说,选普通初中容易获得指标;有的家长则说,考民校学习成绩有保障。各执一词,不知如何是好?
    “指标到校”政策推行以来,给小升初学生的家长带来的烦恼一摞摞,对不同层次的学校和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中等学校的优等生和差学校的优等生是赢家,而好学校和中等学校成绩中上的临界生则是输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广州近30所民办初中每年都在小升初组织“择校考”,录取大量优等生,但“指标到校”后,这些民办初中的学生在考取示范性高中时,竞争将比以往激烈,未来随着“指标到校”比例的扩大,激烈程度还将加剧。现在小六的学生,是考民校呢还是留在地段初中?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如果考民校,机会少了但学习氛围与升学质量有保障,如果留在地段初中,三年后的“指标”能否降临自己头上也难说。
    据了解,今年广州报考省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的人数高达7000多人,参加考试的考生也有5000多人,而报考番禺执信中学的人数是2000多人,比去年多了几百人。为什么指标到校却没能令小升初降温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很多家长追求的是教育的服务,对学校的人文气氛、教学理念、环境熏陶等有比较高的要求,反而对升学、分数等不再那么在意了。所以,指标到校其实对民办学校更是一个“促进”,它让民办学校愈发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来吸引学生。
    随着“指标到校”的逐步实施,民校的择校热会慢慢降温,但这并不意味着民校热会马上消失。实际上,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民校热的退潮与指标分配的比例息息相关,当指标分配比例逐步达到50%时,民校热才会出现明显退温。目前,家长对于民校还有许多期待,毕竟经过近几年的经营,民校整体素质较高,仍然有相当多的家长看中民校的学习环境、教学质量、升学率等,这不是“指标”两字所能传达的。
    往年,家长们选择民校都追着名校跑,越秀的家长钟情于二中应元,荔湾的家长看好广雅实验,海珠的家长喜欢中大附中和六中珠江。现在,由于中考“老三区招生区域”的调整,这三个区的学生在选择学校时,也要考虑未来初中的升学问题。比如荔湾区的初中,在老三区里学生人数较少,但示范高中的学位较多,指标到校后提前批的升学率在老三区里最高,所以荔湾区小升初学生留在本区是上策。而海珠区的初中,在老三区里学生人数排第二,但示范高中的学位最少,指标到校后,提前批的升学率在老三区里最低,所以海珠区小升初学生跨区考试是上策。由于异地中考需要从初一开始就在广州读书,这意味着很多外地学生家长会从小学六年级开始考虑,通过小升初途径进入广州初中学校,异地中考政策无形中也会影响小升初的生态
    任何一个新政策都会带来正反两面的效应。“指标到校”打破了现有的招生秩序,在建立新的招生秩序的过程中,市民们期待着教育部门未雨绸缪,制定出详细周密的方案,把“后遗症”降到最小,把考生家长的阵痛降到最小。


“指标到校”政策下的小升初之烦恼

“指标到校”政策下的小升初之烦恼





感谢博乐 倾湮 推荐蔷薇本博上新浪草根名博首页《青葱校园》栏!

“指标到校”政策下的小升初之烦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