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宁静天空》圈推荐本博上首页!感谢客服老师静静核审!
春晚主持人朱迅以她那灵动的大眼睛、真挚明快的语言、爽朗的笑声,奠定了她在亿万观众心目中的地位。2006年以来,朱迅是CCTV—4《同乐五洲》、CCTV-音乐《民歌中国》《正大综艺》外景以及各类大型晚会的主持人,她还在2009年、
2011年的央视春晚担任主持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朱迅有一句铿锵的名言:喜欢把自己归零的生活。朱迅那段不凡的简历对这句话做了很好的诠释:她14岁进央视青少年部担任小主持,15岁主演电影《摇滚青年》走红,十七岁到日本留学,经营管理学硕士、日本文部省日语能力验定一级,20岁在英国剑桥大学英语留学。之后曾主持香港卫星电视台《流行都市——东京》,主持日本NEK教育台《中国语讲座》,主持日本电视台《亚洲观》,被新世纪中文电视台评为“在日杰出华人”……
有很强表演天分的朱迅
朱迅从小就能言善辩,有着很强的表演天分。1987年,14岁的朱迅第一次“触电”,担任中央电视台青少年部《我们这一代》的小主持人和校服模特。第二年,
她又阴错阳差地出演了电影《摇滚青年》里的主角小小。接着,这部电影红了,小朱迅也红了,片约接踵而至,小朱迅又主演了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剧《生命中的好日子》
、《梦回青岛》,电视剧《寻梦在边缘》、《的兄》,上海电视台电视剧《上海人在东京》等影剧。此时,电影学院向这个片约不断的小童星抛来了橄榄枝。
正当众人都以为朱迅即将走上“星光大道”的时候。17岁的朱迅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放弃一切,从零开始,自费去日本留学,攻读经营管理学硕士。当时,《摇滚青年》在全国放得正火,朱迅出国留学之事让电影学院的老师们惋惜不已。可是年轻气盛的她,喜欢把自己归零的生活。她自认为出身于书香门第,满腹清高,一定要向自己的大姐、二姐一样,出国镀镀金,所以,她毅然地推掉了5部电视剧的片约,决心东渡日本,在哪里寻找她的新人生。
在日本吃苦的朱迅
1990年,朱迅毅然踏上了日本留学之旅,一切从零开始。到了日本,交了语言学校的学费之后,朱迅的钱包已经空了。因为不是公派留学生,她的留学生涯是半工半读性质的。在日语补习学校学习的阶段,为了生存,十七岁的小朱迅开始打工赚钱。
朱迅应聘的第一份工作是厕所清扫工,她每天要和一位四十来岁的日本女人一起,打扫从1楼到18楼的所有厕所。朱迅形容当时的心情:“听说是扫厕所,我脑子有点懵,长这么大,我还从来没干过。但想想自己交了语言学校的学费,钱包已经瘪瘪的,而自己还要为上大学积攒120万日元……这对我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拽着拖把跟在后面。”
9月的日本,闷热潮湿,厕所中没有空调。女厕比男厕要脏多了。下班后,留在这里的是刺鼻的臊臭,几乎要让朱迅把一个星期前在北京吃的饭都吐出来。朱迅强忍着,用手把纸篓中的脏东西一个个掏掉,再用抹布把便池旁溅出的屎尿擦净。干着干着,泪水夹着汗水一滴滴地掉进了便池里。从1楼到10楼,朱迅是流着泪檫完那一个个便池的,到最后,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在日本的朱迅,生活中已经没有了掌声,没有了喝彩,只有看不完的脸色,背不完的日语单词。随着她的刻苦学习,日语水平不断提高,她不停地更换工作,生活总是机械地轮回:上学、打工、回姐姐家,三点一线。过度的劳累,使朱迅超负荷,她在临考大学前病倒了,曾经两次患血管瘤躺倒在医院的病床上。但是,为了筹集高额的学费,刚刚出院、刀口还没有完全愈合的她又毅然开始了新的打工生涯。
“在日杰出华人”朱迅
艰苦拼搏终于赢得了回报,朱迅在1991年10月通过了日本文部省日语验定的最高级“一级”,有资格考大学了。上大学不久,NHK(日本广播协
会)中国语讲座在招收新人,朱迅当时只是想在电视台打一份工,每小时的收入可能会高一点儿,根本没有打算进入日本的艺能圈。可是,当她第一次走进NHK的演播厅,试着站在主持台前时,心中那把熄灭了三年的火又燃烧了起来,她喜欢主持这个职业!
NHK如同中央电视台一样,节目的知识性强,台风较为严谨。与中国的文艺界相比,日本艺能圈更讲究长幼尊卑,等级分明。每个“大腕”在节目中都有非常强的表现欲,很讲排场。在这个礼数要求极严的圈子里,朱迅又一次以“外国人”这一独特的身份胡打莽撞地闯了过来。朱迅在日本电视台的《亚洲观》
,富士电视台的《Hey!Hey!Hey!》,东京电视台的《音乐大拍卖》等等主持过各色各样的节目,也见了五湖四海的人。人们开始庆贺,朱迅是在多家日本电视台有固定节目的唯一的中国籍主持人。
1997年,朱迅连续两年担任日本收视率最高的直播节目《今晚》的主持人,在这期间还发表硕士毕业论文《21世纪媒体市场战略》,获得A等成绩,列入《在日中国人大全》,被日本新世纪中文电视台评为“在日杰出华人”。
毅然回国加入央视的朱迅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朱迅要在日本续写神话的时候,朱迅又一次让人大跌眼镜——放弃在日本的一切,回国从头开始!
拿到硕士学位的那一年,一个“母亲病重住院”的电话,让远在海外的朱迅毅然回国。看到病榻上的母亲和白发苍苍的父亲,朱迅泪水涟涟。她毫不犹豫地做了一个让自己都很吃惊的回国决定。
2000年,朱迅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10年的时空远隔,朱迅又一次站在了起点上。在国外,有人说“出国容易,回国难!”习惯了在国外的生活,想在国内谋得一个满意的工作的确不易。不过,朱迅还是幸运的。正巧遇上当年《正大综艺》节目招聘主持人,经过严格的考试,朱迅以优秀的成绩加入央视,正式成为中央电视台国际部的一名节目主持人。
又回到自己熟悉的舞台上,朱迅以为所有的事情都会顺风顺水的。谁知走进中央电视台才发现,这里的一切和日本完全不同。“在日本所有的画面都是固定的,每一个镜头,甚至会有分镜头剧本。而在中国,一切都是灵活机动的。最关键的就是在日本做主持人,稿子都是有提示牌的,但是在中央台却要主持人脱稿,这也是衡量主持人业务水平的标准,所以自己必须从头学起。”
朱迅说:“其实刚回来的时候,觉得很可怕,这些主持人的记忆力太惊人了!五点钟拿到稿子,7点上节目居然牢记于心,我却连记个开头都很困难!于是,我就利用休息的时间背古文,在节目间隙背,睡觉的时候也背,看别人的节目,也在自己的节目中找问题。”在这样不懈的努力下,朱迅一步步走了过来,成为《正大综
艺》、《周末喜相逢》、《神州大舞台》等热播节目和大型晚会的主持人,并且在2009年、2011年连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她还获得了中国播音主持界最高荣誉“金话筒奖”。
“我喜欢把自己归零的生活。你要时时刻刻都要问问自己的心,到底想要的是什么?17岁时候的归零,是为了自己有更好的发展,希望能见到更广阔的世界;27岁的归零除了因为妈妈病危的原因,还有就是我在日本经历了最底层的生活,所以,回国即使再不济也不会比那个时候差。当一个人有了底线就是无惧的,我可以再试一试从头再来。”成功后的朱迅如是说。
与王志共享“非典”爱情的朱迅
朱迅与王志的“非典”情感生活让人羡慕。这对央视的金童玉女,主持界的模范夫妻能走到一起,还得感谢非典。在央视举办的“众志成城”的晚会上,王志“邂逅”了漂亮的朱迅。之后,两人便建立联系。当时,王志主持《面对面》,朱迅主持《欢聚一堂》,都是央视重量级主持人,他们还曾把自己的故事撰写成书热卖。两人从恋爱到结婚只用了半年,2004年1月注册结婚,当时朱迅31岁,王志39岁,王志说,两个人真正能走到一起是因为等量。在朱迅看来,她愿将终身托付给王志,是因为看重他的担当。
原来,朱迅的父亲生了一场大病,在求助无门之时,王志帮了大忙。当时,王志就像儿子一样,守护在老人身边。有一次,医生说她父亲只有一个半小时的生命时,他们全家人都瘫软了,只有王志表现得特别从容,成了全家人的精神支柱。于是,朱迅决定把自己嫁给这个有担当的男人。
他们在老家低调结婚,婚后,王志和朱迅搬到租来的新家——一个40平方米的小屋。朱迅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又是幸福的,因为不是每一个女人都可以嫁给自己爱的人。每次想起那个他们幸福的小屋,朱迅心里是满满的甜蜜。一颗长久漂泊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不久,两人爱情的结晶――儿子王法出生了。儿子的出生让朱迅享受到了初为人母的幸福,也让她学会了耐心与宽容。
2007年年初,朱迅患了甲状腺肿瘤,5月,忧心忡忡的朱迅被推进手术室,当时王志因为工作的原因不在身边,但他每天都会发无数的短信与病中的妻子联系,为妻子加油,并在手术前连夜赶到医院,让朱迅心中充满感动。朱迅说,“有王志这个男人在身边,天塌下来自己都能挺过去。”
经过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名利对朱迅来说
已经是过眼云烟。现在的她格外珍惜属于自己的“非典”爱情――懂事的儿子、疼爱自己的丈夫。家庭永远是朱迅心灵的港湾,在这里没有恐惧和忧虑,有的是家人无条件的支持和关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