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博乐剑走偏锋推荐本博上草根名博首页《我看娱乐圈》栏!

周六,儿子一再鼓动我们去看李安的新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他绘声绘色地说,这是李安蛰伏多年的又一力作,其炫丽的视觉奇观、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和3D效果,已经让这部电影在美国影展好评如潮。经不住他的一再游说,我们全家打着雨伞,冒着霏霏冷雨,来到东山火狐电影院,观看了李安这部新作。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编自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由曾凭借《寻找梦幻岛》入围过第77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项的编剧大卫·马戈操刀改编。擅长拍情感电影的李安,这次用电影语言向我们述说了一个艰辛神奇的漂流故事:一个叫派的印度少年,遭遇海难,孤身一人在海上与一只孟加拉虎一起漂流了227天,最后克服重重困境获得重生。
扬·马特尔的原著内容丰富而意义深远,结合了深奥与怪诞、史诗冒险与深刻的自省,使故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横跨三大洲、两大洋,风靡全球数十年。李安耗时5年,精雕细琢,把这部“最不可能被影像化”的全球畅销小说以3D的视觉效果捧献给全球观众。这部电影不仅是3D的艺术片,更将“水、小孩、动物”这电影界公认最难拍的三大元素全部放到一起,让观众享受了一场视觉的盛宴。我们欣赏了李安大师为我们展示的、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海,那海美得几乎令人窒息,平静如画的时候,你能透过海面看到下面盈盈游动的小鱼;最迷人的是夜景,发光鱼将整个大海都变成了星空,深邃得令人如置梦中……我们跟随电影,经历了一名少年的奇幻冒险,首先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接着是为了生存从素食到肉食的自我突破,在漂流过程中欣赏了沿途神话般美丽的风景,不时又经历了那魔咒般恐怖的狂风骤雨、惊涛骇浪。3D电影的逼真,让我们身临其境,时而痛苦时而刺激,时而充满灵性又欢欣无比,时而幽默并发人深省……
在影片中,李安向我们娓娓讲述一个平凡的人生故事。一位印度男孩因为名字的发音酷似英语“小便”而备受同学嘲笑,因此他给自己重新起名为Pi———听上去就像对于那个年龄的男孩来说深奥又时髦的“π”。其父拥有一家动物园,Pi对里面一头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很感兴趣,却被父亲逼着亲睹老虎吞吃一头羊羔而心灵受到创伤;进入青春期后,Pi恋上了一个少女,但此刻他的父母却告诉他,全家要移民加拿大……影片带点法式优雅和东南亚异域风情,李安不失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前三分之一行云流水地过去了。
后面的故事紧张而迷幻,我们的心情也随之跌宕起伏。当派在大船上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而欢呼时,“沉船”事件发生了,派被推上救生橡皮艇,之后他企图“捞”起一名水中的“幸存者”,却惊骇地发现,救上橡皮艇的竟是那头凶猛的老虎帕克!派并没有因为灾难的突然降临而退缩,一系列打击却只能让他愈挫愈勇,其实这种坚定根植于派幼年时的经历,耶稣基督的受难牺牲早已根植于他幼小的内心之中。在海上漂流了无数天之后,派终于驯服了帕克,并找到了与帕克和谐共处的方法,最后双双获救。
影片中,一艘船,一片海,一个人,一只虎,在李安的3D镜头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海的壮观与神秘,绚丽精美的日景夜景,海上动物的奇幻活动,一切的一切,都通过3D技术演绎得精彩绝伦,人与虎,对峙与依赖,让人看得胆战心惊,食人岛的夜与昼,馈赠与索取,都带给我们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我们一直随着派的情感起伏感受惊险、危难、求生、孤独、痛苦、解脱与希望,直至触摸到派的内心灵魂,感受到那种难以言喻的灵魂升华与精神感悟。
这无疑是一个关于生存的最励志的故事,李安用想象的瑰丽,衬托并折射出人性的善与美。海上漂流的华彩篇幅,完全可以理解成一种信念与想象的结果,它的真实性尽管无法用保险公司的调查方式来验证,但高于现实的真实性。
然而,李安在影片结尾处又安排了第二个版本的结局———登上救生艇的都是人类,最后自相残杀,只剩下派一个。李安似乎在告诉我们,其实善与恶也没有绝对的界限,一个人有的时候可恶之极,有的时候又可能会善良之至,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孟加拉虎。只是,虽然猛虎于心,恶的一面也是可以驯化的,因为他选择了从善,现实苦难中所犯的原罪让派内心纠葛不已,这种纠葛与反省也是他活下去的动力,恶是一种适应极端恶劣条件下的生存法则,但它在派心里已然被强大的善之信仰所驯服,而李安在影片中的意象化表达便是那片澄净如画、美轮美奂的海和天空,隐喻主人公派澄澈的内心世界以及在与虎为伴中的相互适应与驯化。
“老虎就是少年对自己心中隐藏的人性之恶的隐喻!”从影院出来,儿子很肯定的说。我很同意他的说法。我们一直在讨论着,久久沉浸在那段既惊险又浪漫、既艰辛又奇幻的人性善恶博弈的漂流之旅中。
感激博乐剑走偏锋推荐本博上新浪草根名博首页《我看娱乐圈》栏!
感谢《亚省时报》12月7日B6版头条刊发了蔷薇此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