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宁静天空】圈推荐本博上首页!感谢空谷鸣琴老师核审!

在我国,中学很早就有普通高中与重点高中之分。近年,随着北京四中、广东华师附中、湖北黄冈中学、河北衡水中学、重庆巴蜀中学等学校的迅速崛起,中学的分类又多了一个层级——超级中学。媒体和网民还给这些超级中学加了一个定语“神一样的”。
这些被媒体和网民称之为神一样的超级中学,都有着极其骄人的成绩和炫目的光环:比如北京四中,每年96%以上的毕业生高考成绩超出一本线,每年都有一百多人考入北大、清华,另外,4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和香港或海外大学,其高考成绩确实就像神话一般。再如广东华师附中,2012高考“一本”(重点)上线率高达90.32%,其中理科类“一本”(重点)上线率91.95%;文科类“一本”(重点)上线率82.5%。均比第二名高出20多个百分点。理科类考生总平均分623.7分,高出“一本”(重点)线38.7分。文科类考生总平均分609.8分,高出“一本”(重点)线20.8分,神一样的考试成绩,奠定其“超级”的特殊地位。
再如湖北黄冈中学,自1986年以来,每年的高考升学率都达到90%以上,经久不衰的高考神话铸就其“超级”的金字招牌;而河北衡水中学,几年内数百个北大、清华的录取通知书,成就了“超级”称号的硬杠杠。可见,超级中学的核定标准就是高考的升学率,而获得这一称号的绝招就是把学生考试的能力挖掘到极致,尽可能花费足够多的时间,获取更高的升学成绩。
面对这些超级中学创造的“神话”,一些普通中学表示无奈。广州市某中学校长说:“现在,无论教育内部,还是教育外部,都比过去更片面了,大家只关心一所高中每年考上名校有多少人,这就一方面导致全国的高中办学目标都奔名校而去,另一方面逼着学校只关注尖子生,把最优质的资源集中在尖子生身上。如果一所几千人的高中,只是为了每年培养几个名校大学生,我不知道这样的高中教育是否背离了办学的宗旨?”
据了解,在我国,超级中学数量虽然不多,但却几乎垄断了其所在地区的优秀生源和教师,加之高昂的教育经费和政策支持,以及连年优异的高考成绩,令其在当地拥有极大的影响力。而这三样特征已经形成一个马太效应。因为升学率高,自然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挤破脑袋想进校,学生多了,尖子生就多,尖子生多了,升学率就稳步上升,升学率不断上升,学校的名气就越来越大,名气大了,为学校带来隐性收益也就更大了。
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于涵就曾在微博公开表示,清华生源向少数超级中学集中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社会现象。可见,这些神一样的“超级学校”集中了最优质的生源,牺牲大多数学生、学校的利益,属于“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现象。可社会的热捧,名校的光环,高考升学率的金字招牌,让多少家长、多少学生挤破脑袋也想钻进去,从而导致“超级中学”遍地开花,加剧了教育资源的分配严重失衡现象,造成事实上的教育不公。
专家认为,,历史上自然形成的“超级中学”,对于教学理论、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应该充分肯定。但是,现在多数由政府行政命令捏成的“超级中学”使有限的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加大了农村与城市的断裂,这不可取。专家建议,应该建立科学的分配机制,有效保障落后地区中学教育经费,从师生比例、在校生人数、占地规模等多个方面对“超级中学”加以约束。同时,严厉禁止利用行政手段以任何名义和借口推进中学兼并重组,禁止“超级中学”用建立分校、连锁学校、挂名学校等手段扩大招生变相敛财。
感谢【宁静天空】圈推荐蔷薇本博上首页!感谢客服空谷鸣琴老师核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