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卷吟香】
秋日午后,细品卡布奇诺的浓香与苦涩

深秋的广州,没有半点萧瑟,城市依然绿意盎然,百花争艳。午后温情的阳光包围着整座城市,处处散发着温馨浪漫的气息。
周六,收到一位十年没见面的小学同学的短信,蔷薇应约来到环市中路的绿茵阁相见。我们相对坐在绿茵阁咖啡厅二楼靠窗的座位里,一边看着窗外大马路上熙熙攘攘的车水马龙,一边静静品味着卡布奇诺那份不一样的浓香与苦涩。那意式的浓郁口味,配以润滑的奶泡,颇有一些汲精敛露的意味。咖啡厅里播放着萨克斯演奏的爵士音乐,轻松、舒缓、惬意,喧嚣与烦躁顿消。
同学感触地说,我们同城而居,20多年却从未交汇,只是在10年前一次回县城参加同学聚会中匆匆见过,然后又各奔东西。我说,这,大概就是生活吧,我们生活轨迹不同,自然就千万次擦肩而过,无法交汇。
回想起那些青葱岁月,我们童稚无忌,相处融洽,曾经的青涩年华是那么鲜艳光华;曾经的纯真情怀是那样的美好单纯。在那个纯真的年代,曾经年少的我们拥有很多:爱我们的老师,快乐的校园生活,亲密无间的同学,崇高的理想和青春涌动的梦想……
轻轻呷一口香浓的意式特浓咖啡,感受着那膨胀成为泡沫状的牛奶泡的润滑和丝丝咖啡浓香与苦涩在味蕾里同时绽放,思绪再一次回到那旧日的时光:
当年我们3班在年级里是很出众的,不但学习成绩好,文娱活动也特别活跃。我们的班主任余老师经常组织我们排练一些节目,代表学校到各地表演。记得我当时长得瘦小乖巧,老师喜欢把朗诵的任务交给我。而我的这位同学当时在班里属于长得高挑俊挺的,而且很有艺术细胞,爱唱爱跳,非常活跃,所以,自然成了班里文娱活动的台柱子,每次节目都少不了他。我们常在一起排练节目,记得当时还有少娉、宝月、雪英、路明、建华等同学,大家都在少娉家集中,她家住的比较宽敞,有两层楼呢,最厉害的是还有一个很大的顶楼平台,我们学习完了常到这个平台唱歌跳舞做游戏,在那里,留下了我们许多童年的回忆。
毕业后,我们就各奔东西了。大多数同学都被下放到农村、山区,而我的这位同学却凭着他的艺术细胞和对文艺工作的爱好与执着,硬是在千军万马中考进了县歌舞团,开始了一段精彩纷呈的艺术生涯。这期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家都过得很艰难,不少有海外关系的同学纷纷通过各种渠道移民出国,远走他乡。我的日子也不好过,父亲是“当权派”,被揪斗被批判,最后被下放到遥远的农村,妈妈带着我们五姐弟苦撑苦熬,备受欺凌,与同学完全失去了信息和联络。
当我们好多人全家被遣返农村,在乡下与天斗与地斗的时候,我的这位同学却在县城风光地唱歌跳舞,演革命样板戏。后来,还上调到省城电视台工作。十多年后,在一次小学同学聚会中,荫堂同学告诉我,说我的这位同学已经调到省电视台工作了,“跟你同在广州工作呢”荫堂说,“他常开车回开平拍电视和拍摄广告,你以后回开平可以约上他,搭他的车回来”。
记得我曾经找过他,婉转地问他是否常从广州开车回开平,记忆中他当时挺傲的,很平淡地一句“没有啊”就把我打发了。不知是因为他在同学当中,工作是最体面的,所以产生优越感,还是他当时正处于事业高峰期,搏杀、忙碌,无暇顾及同学情谊?反正当时他给我的印象是拒人千里。也许,人到中年百事可为,现在的他,没有了先前的傲气和尖锐,回复了平淡的心态,他缓缓地告诉我,到广州之后,他的事业曾经如日中天,非常红火,在电视台他最初负责舞蹈编导工作,他如鱼得水,工作迅速上位,并一再获奖,随之迅速升职,接着,结婚生孩子,日子过得很辉煌。现在,他的女儿也遗传了他的艺术细胞,在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自费赴美国加州攻读硕士,走上一条父辈景仰却无法涉足的道路。
我一边缓缓搅拌着杯中的咖啡,一边听他侃侃而谈。他说,在电视台工作这些年,他把自己的艺术细胞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负责策划和主创的电视节目《艺术长廊》是一辑题材广泛,风格高雅的节目,节目从多个视角传递岭南气韵,弘扬华夏文化。节目每周播出两期,后改为每周一期,均为黄金时段播出。多年来《艺术长廊》先后获得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十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栏目奖”、“广东省宣传文化精品奖”,还三度荣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第十一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二等奖”以及其他全国奖项。
他滔滔不绝的说着他的事业,他的成功,他的快乐,他的迷惑与不解。午后的阳光穿透窗玻璃射进来,在地板上西斜成细细一条,窗外是漫天彩霞,绚烂无比。他的话语徐徐流淌,沉缓有力,犹如一杯浓香四溢的卡布奇诺,苦中流动着自然的芬芳,味浓而意深……
他说,《艺术长廊》播出延续了十七年之久,因其制作精良、风格唯美而深受广东观众的喜爱。但是,由于经费、选题等问题,《艺术长廊》也经历了从高潮到低潮到最后停播的命运。说到这里,我看到了一个艺术家眼中的不舍与惋惜。此刻的我们,都有一种享受过童稚、美好、纯真和成功之后,必须直面复杂人生的冲击、锻打和磨难的感觉,就如手中这杯卡布奇诺,第一口喝下去时,可以感觉到奶泡的香甜和酥软,第二口才真正品尝到咖啡豆原有的苦涩和浓郁,最后当味道停留在口中,觉得多了一份香醇和隽永……
《艺术长廊》停播后,我的同学不甘寂寞,他另辟蹊径,组织纪录片制作人充分发掘电视台的资料库,把那些沉睡的资料运用到纪录片当中,“盘活历史旨在推动纪录片更加真实、生动地记录历史,”他说,“要让今天的记录成为明天的历史”。据我所知,他组织策划展映的《发现少校》、《外滩佚事》、《探秘人字桥》等纪录影片是一场真实史料的视觉盛宴。影片大量运用了抗战时期翔实丰富的影像史料,令纪录片达到一个声画合一的完美境界。
看着当年英气逼人的同学,今日已两鬓染霜,曾经的懵懂少年,如今也人到中年,心中不免戚戚。多年从事艺术工作,作息时间极不正常,造成他身体出现诸多毛病,心脏不好,曾因昏厥送院,医生嘱咐他可以尝试每天喝咖啡,说咖啡对大脑有好处。
大厅里,优雅轻盈的音乐旋律低逥婉转,空气中萦绕着卡布奇诺氤氲馥郁的浓香。我们静静坐在深秋的城市一偶,细细回味着纯真的少年时光,深深怀念消逝的青春情怀;慢慢品尝人生的原汁原味——那份苦涩之外的甘甜……
多心情在我的微博里,
欢迎分享:http://weibo.com/1676775950/profile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