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文/高帆 钟煜
在更多谈论隔代育儿分歧的今天,我们或许忽视了来自爷爷奶奶的育儿智慧。老人在整个的育儿生活中,扮演的绝不仅仅是保姆的角色,他们在给孩子精心的日常起居照料的同时,也在给予孩子精神和心灵的滋养。
感恩节,以感激的心,和孩子一起读这些绘本吧。你和孩子都会有温暖丰盛的收获。
汤米·狄波拉在描绘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中,有这样的描述:有一次,楼下的外婆走进来,扶着楼上的外婆坐到椅子上,还用毛巾绑好,免得她跌下来。汤米问:“为什么楼上的外婆会跌下来?”楼下的外婆说:“因为她已经九十四岁了。”汤米说:“我四岁,我也要绑在椅子上!”
从此以后,每个星期天,等汤米拿出针线盒里的糖果,楼下的外婆就会上楼来,把汤米和楼上的外婆都绑在椅子上,然后,他们俩就一边吃糖,一边聊天。楼上的外婆也喜欢抱着小兔子,就像喜欢抱着小兔子的汤米一样;楼上的外婆也需要午睡,就像需要午睡的汤米一样……
比起强势唠叨的妈妈和强壮高大的爸爸,或许老人天生可以带给孩子更多平等和自由的感觉。让孩子感觉和老人没有距离,平起平坐,分享彼此生活中的小美好,哪怕只是一颗小小的薄荷糖……
http://mmbiz.qpic.cn/mmbiz/ALNOtYfMiabVqFAuCs4CBmw4hnwCF799ez0rX6DroE31iaWEt8MPdFWRMjPD3icjI4sp3vF93c6Tf2UibgsqwH9u1w/0
文/图:汤米·狄波拉 翻译:孙晴峰
约翰·伯宁罕的《外公》中,祖孙俩的步调就显得不是那么和谐一致了,外公和外孙女貌似总是话不投机。
“外公,到了海边,能不能一直玩下去?”“可以,不过四点钟我们一定要回去喝下午茶。”“要是钓到鱼,我们晚上就做鱼吃。”“外公,要是钓到大鲸鱼呢?”“你做的巧克力冰淇淋真好吃。”“不是巧克力,是草莓。”……
外公跟外孙女之间,人生经验的差异自然很大。外公所珍惜的是“过去的美好时光”。外孙女却以认真的态度面对一个跟外公所经历的完全不同的“现在”。祖孙俩在一起,总想互相交换一些心得,但是因为所关心的事件不同,他们虽然在“交换”,却不能产生“交集”。但是,外公并没有强势地要求外孙女接受自己的观点,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向对方倾诉。
比起年轻父母的急于引导和教诲,孩子在和老人交流时,可能会因为老人的更多包容和更少计较,而获得更多尊重。祖孙两代或许因为所谓“代沟”,不能产生思想的交集,但在情感上却是相连的,这就是亲情。
http://mmbiz.qpic.cn/mmbiz/ALNOtYfMiabVqFAuCs4CBmw4hnwCF799e1TVqCyzBxHsL5Zg2Ls74WMPMmfegMaAYNyUQM8LVaXANAdRvEMn3iaA/0
文/图:约翰·伯宁罕 翻译:林良
被需要
孩子喜欢奥特曼,喜欢超人,喜欢会魔法的无所不能的仙女,是因为他们渴望自己充满力量,希望自己不要总是以被照料、被管教的弱者的姿态出现。
比起强势的父母,孩子在老人面前,更容易收获“被需要”的感觉。这种“被需要”不一定来源于对老人生活的照料,或故事里那样的极端事件,更多时候,是老人精神上对孩子陪伴的需要。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让孩子更有成就感和价值感,也更容易激发孩子去主动回馈和帮助身边的人。
《先左脚,再右脚》里巴比为教会爷爷走路而激发出的无限智慧和耐心……是一个孩子反过来给予老人关怀和支持的美好故事。
http://mmbiz.qpic.cn/mmbiz/ALNOtYfMiabVqFAuCs4CBmw4hnwCF799ep5zUI35chox4rq5TIbBeusVBA6d2iap2S83OTiafgywR8SiavTseBlKcQ/0
文/图:汤米·狄波拉 翻译:柯倩华
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事?这大概是要用一辈子去解答的命题。老人在时光的历练中沉淀的人生智慧,在每一个生活细节中默默潜入孩子的心田。
《最重要的事》中,小男孩惦记妈妈的夸奖和晚餐可以加一份辣香肠,并为此作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而语言不通的外公却默默地给男孩上了沉甸甸的一课。当小男孩最后牵起外公冰冷粗糙的手说:“外公,我们回家吧。”他也稳稳当当地走上了一条对的路。
http://mmbiz.qpic.cn/mmbiz/ALNOtYfMiabVqFAuCs4CBmw4hnwCF799eus4zjV91SNmnPwEnehwsfwwCicvZuTX956XTM4MMibCYgoef2eEESdMw/0
文:伊夫·邦廷 图:罗纳德·希姆勒 翻译:孙晴峰
感恩节,静下心来读读这些老人与孩子的故事,或许你会发现,孩子和老人之间更相似,更平等,更加彼此需要。我们也许会因此少些抱怨,多些感激。
感谢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日子,让家更宽厚,生活更从容,爱更加丰富。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