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如烛光照亮人生——《爱看书的男孩》图画赏析

(2012-07-13 14:15:45)
标签:

杂谈

书如烛光照亮人生

◎ 薛 凯 书评人、插画家

http://s3/middle/63f0f604hc4b00bd3e202&690

 

主人公小林肯在本书扉页首次亮相,裤子口袋里插着一本书,一本朱红封面的书。此后在每一个男孩捧书苦读的画面中,最亮眼的都是这本书的红皮,那红颜色是烛的颜色,是火的颜色,代表着燃烧与希望。

亚伯拉罕 · 林肯诞于冰雪之中、蛮荒之地,母亲早逝,家境清贫,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童年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书籍是艰苦生活中的唯一光亮。本书的画风十分契合林肯故事荒凉、萧瑟的气氛。

在描述小林肯出生的开初几页,画面中出现了黑人、丘陵,还有好几辆由马拉着的大篷车—大篷车正是19世纪美国西部垦荒者的标志,咦,小林肯在哪儿呢?翻到这页的时候,不妨让小孩子来找一找哦!描绘肯塔基州景色的两页(图1、图2),均采取“之”字形构图,这种构图借鉴了16世纪尼德兰文艺复兴画家彼得 · 勃鲁盖尔的名作《雪猎》(图3),斜坡伸向低谷之中,山丘和地平线以对角线的形式交叉组合,由于恰当的远近透视处理,使画面具有辽阔的空间感、纵深感。

当小林肯走进学校,坐在长凳上学算术,只见他身边的人神态各异,他右边的男孩在揪小姑娘的辫子,左边的两个同学在说悄悄话,老师也抱着书打盹。只有比同龄人显得高大的林肯在石板上认真演算(成年后林肯的身高达到了 193厘米)。随后作者又表现了他在地板上用拖把画“S”,在树桩上画“ab”,就像欧阳修画荻学字一样(他家也是穷、没钱买笔,就用树枝在沙地上写字)。难以得到学习机会的孩子,往往是最刻苦的。

在接下来举家迁徙的图景中,“之”字形构图再次出现,不过,拼成“之”字三段折线的是不同的时空,第一段:刚刚离开肯塔基的家;第二段:“你挑着担,我牵着马”,雪地中顶风冒雪前进;第三段则在河上乘坐木筏;此时“之”字构图更寓意了征途的曲折艰辛。林肯一家迁至印第安纳州之后,作者为这个四口之家画了一张全家福—不过是背影版的,儿子与父亲相仿,女儿身形衣饰则酷肖母亲,横斜的树干与树枝恰如木制相框。当他们的新家盖好,瞧,那床红、黄、蓝、绿的方格被子又出现了,不仅呼应上文,也暗示家庭贫苦:多年过去,婴儿长成男孩,仍盖着同一床被子。由于家境困难,林肯12岁时不得不中止学业去做伐木工,据史料记载,每次他都在自己伐倒的木材上刻一个“A” 字(他的名字:亚伯拉罕Abraham),文字作者巧妙地把这一细节讲述为“林肯学会挥动斧头砍树,但他更爱回到学校去读书”,配以在树干上砍出“A”字,表现出少年对读书写字是何等魂牵梦萦,真是念兹在兹,何日忘之。

林肯与家人安葬妈妈,堪称全书最黯淡无光的一页。直到继母来了,才让家又有了温暖。最要紧的是,继母为林肯带来了书籍。本书中没有提到这个最初的阅读书目,不过史册有载,他的继母带来五本书:《圣经》、《伊索寓言》、《鲁滨逊漂流记》、《天路历程》、《辛巴达航海记》,它们就是奠定伟大总统知识体系的基石。那之后的画面,林肯总是与那本鲜红封皮的书相依相伴,有时夹在腋下,有时捧在手中,有时放在裤兜里,甚至到了最后一页,坐在办公室里的成年林肯读的仍是那本红皮书。难道从小到大他读的书都是同一册?当然不是,一本红皮书象征、代表了为林肯带来智慧与勇气的千百本书,像烛光一样照亮他的人生历程。

    这本绘本故事美感充盈,并不一味甜腻,还具有适当冷峻、忧伤的成分,不仅是少年总统的成长史,也是一部小小的冒险史,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可能会为林肯母亲的死而难过,为一家人坐在林中棚子里防御黑熊、枕戈待旦而紧张。而读完之后,小林肯手中那红色的“烛光”也会燃进小孩子的心里,他将知道“有个男孩,用心读书,成为总统”

http://s10/middle/63f0f604hc4b012724119&690

 



http://s16/middle/63f0f604hc4b012b3917f&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