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案资源 |
2016届高考访谈类阅读指导
(一)文体定义
“访谈”主要指的是对个人或某一事件或者某个问题,进行专题性访问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的是人物专访。
(二)基本特征
(1)针对性。
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
(2)专题性。
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
(3)典型性。
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当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必需具有代表性。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而进行的专访。
(三)考点解读
1. 了解访谈基本特征和主要提问方式。
2. 通过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来分析访谈中的思想内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四)考查角度
1.从访谈中的基本形式和基本特征方面质疑。
2.从文本中的某个典型细节质疑。
3.从文本主题思想质疑。
4.从文本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质疑。
(五)方法点拨
阅读访谈关键是迅速把握访谈的话题、理清访谈的线索、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分析访谈的技巧、评价访谈的收效。
1、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访谈的主要进程和内容。
(1)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把握讨论话题、主要进程、关键内容。
(2)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析。
(3)重点精读一些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读解分析方法一样。
(六)解题窍门
(1)注意文本题目,能利用文本内容和标题挖掘文本的主题思想。
(2)注意采访者提问方式的变化,提问方式的变化往往是采访内容变化的标志。
(3)关注访谈文本的针对性,了解典型细节和基本事实的关系。
(4)关注文本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并对此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有观点、有事实依据、语言通顺。
(5)如何对访谈进行鉴赏评价
“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包括访谈者的观点和访谈对象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持自己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高考考察一般会以正面的为主。访谈的题材通常都是名人、大事,与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该访谈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
“文本的某种特色”主要落实于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
“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能指出这种特色,然后联系文章说一说文章为什么要营造这种特色,还要进一步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效果或不足,如果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就更好。
(6)如何对访谈进行探究。
“不同的角度”可以是正面的角度、反面的角度,当时人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等等。
“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可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用层面、美学层面、哲学层面;可能涉及到的范畴,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风俗、娱乐、艺术、行文等。
“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就是要尽量多从上述角度揭示更多的内容。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就是要分析归纳出提问者和访谈对象(主要是后者)的人生观,探讨他的人生价值,揭示他的这种人生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积极意义。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是考查考生的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要善于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怀疑、对难点尽量依据文章或借助工具书试图解决,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提出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要注意的是,高考考查一般访谈对象应该是该领域的专家,必有其独到之处,对其观点不要轻易完全否定。
(7)对访谈进行鉴赏评价
一是评价访谈者或被访谈着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访谈者的观点和倾向一般体现在他的提问当中,从提问的用语和语气往往可以推测甚至判断出访谈者对问题的立场态度,尤其是对其连续提出的问题中可以找到他立场的脉络。而访谈对象的观点态度一般来说都相对清楚,都会在他的回答中比较明显地表达。要评价他们的观点或倾向,一是从整个访谈实录中找到他们列举的事例,分析其推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二是联系实际,看他们的观点态度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公众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否符合普世理念。
二是评价被访谈者的思想主张、性格特征和人格品质。
通过阅读被访谈者的回答,我们可以了解他对问题的看法,了解他的生活态度和习惯,了解他对一些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评价;透过这些。我们也可推测出他为人处世的态度与方法,他对待生活、工作、事业、家人、朋友、爱好等的一些基本态度,从中可以反映出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体现出他的思想主张、性格特征和人格品质。这里的难度在于如何从现象中归纳出本质性的东西。
三是评价访谈题材、内容和文中观点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一般来说,访谈的题材往往是大众所关注的人或者事,与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一阶层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因此,访谈势必会产生一定的社会价值(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访谈者的观点或倾向往往对社会或某一阶层的人们有着一定的影响。阅读评价时,需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现象),比照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念,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文本对社会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以及我们应当如何对待这些影响。
(七)分析访谈的表现手法[不常见]。
一方面是针对提问者的技巧,
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就是由一问一答一直连环下去组成一篇文章。但其问答有互动的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谈的进行。这其中,双方要充分配合。提问者要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如果遇到不和谐、浅层次徘徊、进行不下去的情形,提问者必须运用恰当的调控手段。
一般提问方法:
①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②直问: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③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④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
特殊提问方法:
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访谈要及时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使访谈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
①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②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领域,避免片面性。
③对比:有时侯,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现这样的疑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人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另一方面是针对回答者的技巧。
一般有引用、比喻、打比方、反问、反复等修辞技巧,还有开门见山表明态度,委婉含蓄呈现观点,层层推进揭示本质,顾左右而言他巧避锋芒等;在语言风格上有的朴实无华,有的浅显易懂,有的巧用俗语民谚,有的引述诗文,有的生动形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