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龙氏溯源:父亲的“孝歌”
(2023-04-26 10:20:25)
标签:
历史文化教育情感 |
分类: 民生关注 |
武陵龙氏溯源:父亲的“孝歌”
湖南丧葬文化
申请非遗——
今天终于看到
熟悉的视频
这个就是小时候经常听的
我父亲吟唱的“孝歌”
《风花雪月》
风来风去风还在
花开花谢根还在
雪化之时归大海
月缺自有月圆时
可怜人死不回来
——
十月二十一
是我父亲的生日
看了这个视频
仿佛又看到了我爷爷我父亲的影子
我的爷爷我的父亲都是文化人
方圆百十里
没有不知道我爷爷我父亲名字的
我的爷爷叫龙德宜
我的父亲叫龙运武
人称“晚武”
我走到哪里
人家不知道我的名字
只知道
我是“晚武”的仔
我爷爷是道士
我父亲也是道士
方圆百十里
但凡有人去世
他们就有得忙活
父亲是主角
经常忙到很晚才回来
我父亲有五个儿子
我是老五
父亲可能也最疼爱我
经常带我去现场
对我来说去现场
除了能吃好的还能偶尔听“孝歌”
对父亲来说可能是为了很晚回来有个声音
现场到了晚上偶尔围很多人的时候
父亲就会吟唱这样的“孝歌”
小时候经常去现场听
但不明其理
因我父亲是道士
小时候也曾经被人取笑过
但现在想来
那只是当时社会环境下
文化人的谋生手段
更是一种文化遗产
父亲去世已经四十多年了
台上十分钟
台下十年功
记得小时候
在床上
经常能听到父亲
一边吟唱一边击打节奏
那时并不理解具体含义
现在想来
只有正确理解“死亡”
才能更加欣赏生命
才会更加珍惜拥有
诗歌诗歌
写成文字是诗
有节奏地吟唱
就是生命之歌
存念此视频
沉痛怀念我的爷爷
沉痛怀念我的父亲
湖南武冈龙氏源于湖北竹山武陵郡龙氏
始祖宗麻公
越十五传而生国显、国侯二公
国显公,字泥封,讳裕光
国侯公,字荣封
皆元明之际人
徙居武冈县东西二乡
为武冈龙氏始祖
国显公后裔分居在西乡破塘、青龙、渠渡庙、龙门山、九涧塘、泻油寺、尧王寺、晏家岭、江边、竿子溪、东田寨、石筍一带。
我爷爷们所居住的地方在东田寨
我爷爷是武陵龙氏始祖宗麻公第70代(“德”字辈)
我爸爸是武陵龙氏始祖宗麻公第71代(“运”字辈)
我应当是武陵龙氏始祖宗麻公第72代(“会”字辈)
附1:
武陵龙氏溯源:古武陵郡县名称
武陵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楚国灭方国庸(今湖北竹山一带)而置汉中郡(汉水之中之意),另设武陵县;武陵之名源于竹山境内的武陵河(今堵河,汉江最大支流)。后秦灭楚,楚人南迁,武陵,大庸等地名也随之南迁至湖南常德武陵山一带,这也是西汉武陵县与武陵郡异地同存的原因。西晋,武陵郡撤销,仅存武陵县。据《后汉书·郡国志》载“秦昭王取楚六百里地置汉中郡,辖南郑,武陵,长利,上庸等县。”
秦朝置武陵县(今湖北竹山),因其境内武陵河(今堵河,汉江最大支流)得名,属汉中郡(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甫立,高祖五年(前202年),析上庸之地置武陵县(今湖北竹溪),隶属汉中郡;改秦置的黔中郡为武陵郡,郡治驻义陵(今怀化市溆浦县)。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朝廷将郡治迁于索县(今常德市鼎城区)。顺帝阳嘉二年,武陵郡郡治移临沅(今常德市武陵区)。武陵郡作为县以上的行政区域名,在此后五百多年中,时因时废。
晋置武陵县,属上庸郡。《桃花源记》所叙晋太元年间,中国版图上叫“武陵县”的只有竹山。竹山古称武陵县,属汉中郡,在秦朝就有了。晋时,武陵县属上庸郡。而竹山境内的堵河旧称武陵河,河中峡谷还叫“武陵峡”。虽然湖南常德一带,汉代也曾经设武陵郡,但竹山武陵县的设置在秦朝就有了,时间要早得多。历史学家石泉先生考证,中国古代地名搬家现象比较普遍,造成许多地名相同。如湖南常德一带的武陵郡、大庸郡,就是从湖北竹山复制过去的。
附2:武陵龙氏、武冈龙氏、绥宁龙氏溯源
武冈龙氏
绥宁龙氏
宗麻公,字元爵,南平侯,随父任湖南宣抚处置副使,平定长衡永宝岳常沅靖等地,不二年苗民感服,移营绥宁东山,寝疾乞休,遂家铁冲,为东山始祖。宗祠建于东山。清嘉庆十一年(1806),钦、琮、瑊、瑀、琳五房合修族谱,宣统元年(1909)东山龙氏合修宗谱,该族今为苗族。
附3:湖南武冈等地宗麻公支70字派(36-85世)
36
采
41
方
46
祥
51
隽
56
允
61
威
66
振
71
运
76
冠
81
勋
附4:洞口县域溯源:
秦
洞口县域,秦属长沙郡;
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
称都梁侯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称都梁县,属零陵郡;
汉文、景帝年间(公元前179~141年)
置武冈县,治所在今湖南省武冈市,辖今洞口、绥宁、武冈、城步等县市一带;属长沙郡。
吴宝鼎元年(266年)
改都梁县为武冈县,属昭陵郡;
晋太康元年(280年)
分武冈东北境置都梁、建兴二县,洞口属建兴县地,隶属昭陵郡;
南朝梁大通二年(528年)
合武强(原武冈县改)、建兴、都梁三县为都梁县,洞口属都梁县域;
隋开皇十年(590年)
都梁县并入邵阳县,洞口为邵阳县辖地;
隋大业元年(605年)
从邵阳县内析置武攸县,洞口为武攸县辖地;
唐武德四年(621年)
更武攸县为武冈县,复置建兴县,洞口属建兴县;
唐武德七年(624年)
省建兴入武冈,洞口属武冈县辖地;
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
武冈设军,领武冈、绥宁、临冈三县,洞口属武冈县;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
改武冈军为武冈路,领一司(兵马司,后改为隶事司)和武冈、绥宁、新宁三县,洞口属武冈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
改武冈路为武冈府,领武冈、新宁、绥宁(后属靖州)三县,洞口属武冈县;
明洪武九年(1376年)
降武冈府为武冈州,隶属宝庆府,省县入州,洞口为武冈州辖地;
清
清袭明制,洞口仍属武冈州辖地,隶属宝庆府;
民国2年(1913年)
改武冈州为武冈县,直属湖南省政府管辖,洞口属武冈县地;
民国27年(1938年)
湖南省设九个行政督察区,武冈县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洞口为武冈辖区;
1949年
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武冈县属湖南省邵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置管辖;
1951年
9月30日在武冈县西北境,成立武冈县雪峰办事处,同年12月13日,改为武冈县洞口办事处;
1952年
2月16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批准设立洞口县,同年4月1日正式成立洞口县,属邵阳行政督察专员
公署管辖;
1979年
邵阳专署改称邵阳地区行政公署(简称地区),洞口县属邵阳地区管辖;
1986年
1月29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销邵阳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洞口县属邵阳市管辖。
附5:
《风花雪月》全文
风啊风呀
天上降下一阵风
风来之时微微起
风去之时影无踪
风来风去风还在
可怜人死不回来
花啊花呀
地上生起一片花
九月菊花家家有
人比花来花比它
花开花谢根还在
可怜人死不回来
雪啊雪呀
天上降下一片雪
落在地上遍山白
太阳一出影无踪
雪化之时归大海
可怜人死不回来
月啊月呀
天上升起一轮月
初三初四雾迷离
十四十五月团圆
只在十四十五六
十七十八月半边
月缺自有月圆时
可怜人死不回来
2023.04.26
龙会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