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跳蓬
二十世纪70年代以前,南广河南广镇处停船上百艘,每到夜间河中鲤鱼跳到船篷上“砰,砰”作响,形成一大景观。
黄腊窝
二十世纪60年代以前,在高县贾村境内,每日中午河中黄腊丁成千上万涌动,故名“黄腊窝”。
葛车<>
贾村白岩处,传说宋朝年间,宋军剿南蛮从此地经过,观其地形命名“葛车”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宜塘公路,掘山后果见其山心如车盘,形如纺车。
白岩犀牛
在高县贾村境内,传说宋朝年间,赵匡胤所乘犀牛入地后由此而出,正当时,山闭合,仅现一牛头,现还存此景观。
严家滩
西汉年间,传说中严子林路经此地,遭遇洪水,因急于赶路,忿忿然一蹬脚,成一滩。故名“严家滩”。
西江半月
二夹河口之下,站在西江寺山门前第五步石梯上,向南广河眺望,河心只现半轮月亮,故名“西江半月”。
石缸沱
传说中鲁班在打石头时多余了一块,弃于此。三年后鲁班重回此地,发现丢弃的石头完好如初,于是打成了石缸用来盛山上流下的清泉,年代久远后形成南广河上一低洼地,故名“石缸沱”。
银墙挂榜<银墙寺 >
在现在的县政府背面河坝处,过去是一古寺,古寺的后壁,自然形成一面皇榜,晴天观看隐现榜文,故名“银墙挂榜”。
白马眠池<白马寺 金鸡顶 >
传说唐僧西天取经后,胯下的白马偷吃了王母娘娘瑶池中的莲子,被贬人间,到了观音坡,一忠厚良家收养了白马,每天到附近池中为白马洗澡,说来也怪,自从为白马洗澡后池子每天在扩大,众人称奇,于是集资修一寺庙。命名“白马寺”.而今白马卧眠其中,形成现在惟妙惟肖的白马池.
由于白马寺修建后,突然有一天飞来一个金鸡,站在与白马寺相望的山顶上遥望,累月不走,不食不喝,且每天生一枚金蛋。至此庄稼连年丰产,四邻和谐平安。今寺庙已不再,而金鸡所产之蛋还林立于此。形成了一个个山头,紫气蓬生,
好一个福地。
游鱼滩
现在庆符镇永年村游鱼组,自古游鱼成群无人驱赶,故名“游鱼滩”。
文庙
现符江师范教学区内夫子庙。传说庆符何家未出天官前家境贫困,其祖父死后由几人草草安埋,棺木抬至西门前,时逢大雨,众人把棺木放在半路,皆避雨而去,雨停后回来一看,不见棺木,只见一堆泥土,一长者说:福人葬福地,让他埋于此吧。随后,这所坟一年比一年长得更大,朝廷派人根治,于是修一夫子庙压其气势,也不中用,该寺庙地基仍然蛮长,皇上又命人在庙中修三座桥并排,方得平息,造就此地一处奇观。
十四块碑
庆符何家出了天官后,每年要考中一个进士,当时的何天官就想把碑从庆符立到北京,但只立了十四块到观音坡山脚,何家就淡泊了下来。
象鼻山
以前瓜芦乡境内有九座山,名象山,狮子山,麒麟山,豹子山,老虎山,貔貅山,熊山,狼山,猴山。每个山代表一种古代乐器,传说在古时每到晚上午时鼓乐齐鸣,人声沸腾。而今的象鼻山活灵活现,象鼻还像伸入河中饮水。
芙蓉山
在高县腾龙境内,芙蓉山形似一把冲天宝剑,其实是无数朵未开的芙蓉花蕾,象征着神奇的内涵,古人取名“芙蓉山”。而今山下宝藏得以开采,大量的乌金运出来,才体现出朵朵芙蓉的风姿。
红岩山
在高县庆符境内,山上有一巨石形似人头,上大下小,风吹摇晃,千百年来未倒,晴天山色呈红色,阴雨天呈绿色,故有“红岩夕照”景观。
鸡爪山
在高县来复境内,终年云雾缭绕,难分天地,尤如天宫。过去有一古庙,神像尤为精妙,如今寻幽访古,其古庙遗物皆在。
盖顶山
现四烈乡境内,相传以前方圆百里无人迹,虎豹成群,林中不见天日,故名“盖顶山”。
石门幽兰
在高县的石门子,民间传说庆符人周红毛{即周洪膜,叙人,明代礼部侍郎}吆石猪,弃于此而成,形成此山几尊巨石主石重千吨,古人凿石开阁,始成门穴,形如犁弯.<<高县志.山川志>>载:"屹立如门,狭穿弯行曲,行人下马俯身单骑而过,盖亦通滇之道也."
其山上盛产兰花。而高县为古代南丝绸之路,商贾南来北往,就有人闻香寻兰。所以记录较早,在康熙年间《四川省志》就记载有:春兰,秋兰,石兰,素兰和凤兰,一名兰山;明朝杨慎<又名杨升庵四川新都人>路经石门写有采兰引,清代乾隆十八年,叙府知府采集石门幽兰向皇帝进贡,清嘉庆十八年高县知县陈尔新诗"谁将怪石劈为门,竟把幽兰种几根......:民国三十八年叙府专员冷勋然采石门幽兰献何应钦,何到台后改名"应钦兰".90年8月9日<<宜宾日报>>署名报道,石门幽兰在蓉城喜获三枚金奖,72年以来,成都,自贡等地兰家纷至踏来高县采集石门幽兰;县委领导曾指示:要把石门幽兰找出来,延续下去,打出省,打出国.此后成立了高县兰协,并发掘石门幽兰若干优秀品种;1995年6月,县人民政府批准以"石门幽兰"为代表的兰花为高县的县花.
"石门幽兰",史载千秋,名扬全国,飘响海外,受到人们的尊崇和青睐.
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修宜塘公路,炸山开石,五尺道已不复存在,而石门幽兰偶有幽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