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子3岁,我要教给他什么?

(2011-03-01 11:00:44)
标签:

儿子

教育

礼貌

秩序

正道

坚强

自立

热情

积极

感恩

分享

杂谈

    儿子3岁多一点,逐渐开始懂事了,开始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了,昨晚陪他玩一个游戏,发现孩子的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不靠谱。作为爸爸,欣慰的同时,也有深深的紧迫感。

    孩子逐渐长大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要培养他什么?让他学钢琴、小提琴?学绘画或者跆拳道?学数学还是英语?这些好像都不在我思考的范围。我首先考虑要教他怎么做人做事,如何处世,教他人生和生活的智慧。

    1、礼貌和秩序。有点像西方提倡的所谓绅士风度。孩子还小,不知道什么是绅士,那就一点一滴做起吧。礼貌:见到长辈、老师、同学要问好,问好时要面对问好人微笑。再大一点,我要教给他给长辈鞠躬问好。每天离家都要和妈妈说再见,再亲一个。到了幼儿园要和爸爸说再见。慢慢要让他懂得应有的日常礼节和礼貌。刚刚过年,他已经能很好的给长辈问新年好,会给长辈磕头问好了,我很欣慰。

    2、秩序:在外要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为妨碍他人。凡是排队的地方都要遵守规矩,不能和别人争抢、拥挤、插队。进电梯要等别人出来再进。逐渐培养他谦让、平和、醇厚的性格。

    3、走正道:孩子犯错误,我们需要随时随地纠正,丝毫不可松懈。对于孩子,他还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一定要随时随地纠正他的错误,给他讲道理。例如:孩子有时候会跟你的亲戚朋友要东西,别人可能还不好意思不给买,这是一定要纠正的,也要给你的亲戚朋友讲道理,不能纵容他这种行为;有时候孩子到了超市可能会要这要那,不给就哭闹,我在进超市前就要跟他约定好,今天买一个什么给他,其他都不可以要。慢慢他就养成了一种习惯,知道大人不会给他买。如果他一哭闹你就给他,以后肯定很麻烦,所以原则一定要坚持。我一直提倡对孩子即有情又无情,就是指针对他的正向或逆向行为父母应该采取的态度。对于孩子的良好行为,你一定要及时夸奖和鼓励,不断让他强化自己的好行为和习惯。慢慢孩子就走向了正道。对于孩子走正道,还有两个父母要注意:第一是父母之间(包括隔代亲人)一定要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达成一致,不可以意见不一,否则孩子价值观一定是混乱的;第二是不可以在孩子面前对别人讲述他的坏行为,如果他还不是很懂事,他可能认为你讲的是他的优秀事迹,会强化他去犯错。等他稍微懂事之后他就会认为你在说他坏话,会让他没面子,伤害他的自尊心。但是他的好的行为你要多在他面前对别人讲,这可以强化它的优秀行为,是一种变相的夸奖和鼓励。

    4、坚强和自立:孩子跌倒了,你是不是马上跑过去把他扶起来呢?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我就鼓励他自己爬起来,每天都教他说:我是小小男子汉。这逐渐会强化他的自我意识。他自己的事情不要包办,该自己拿的东西要自己拿,自己该做的事情要自己做,慢慢他就知道自己干自己的事情了。

    5、热情和积极:逐渐要教他学会帮助别人,包括在学校里要能主动帮老师搬小座椅,在家帮爸妈端盘子,擦桌子等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周末,他比爸爸起得早,周末他起来后就叫爸爸起床,爸爸起来后他都能及时的给爸爸拿衣服,还帮爸爸穿鞋,这些看起来是简单的行为,先让孩子学会这些简单的行为,慢慢我们就可以鼓励他如何帮助别人。

    6、懂得感恩:以前我教他感谢妈妈了,现在每天孩子都会夸妈妈了,每天晚上妈妈把丰盛的晚餐端上桌之后,他都会跟妈妈说谢谢妈妈,说妈妈做的饭真好吃,还跟爸爸说要爸爸谢谢妈妈。我经常告诉他,别人为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理所应当的,包括自己的父母、老师和小朋友,我们都应该感谢他们,感谢每一个人为我做的每一个小事,这就是感恩。懂得感恩的人能更多体验生活的美好,更多体验人生的幸福。

    7、懂得分享:孩子从小都有比较明显的自私行为,这是人的本性,包括有好吃的他都要独占,有好玩的他就要和别人争抢。。。我们要逐渐教他和别人分享,让他从分享中获得友爱和互助,从分享中逐渐懂得“舍得”的之道。孩子在分享的氛围中长大,就会慢慢学会友爱和互助,减少“利己”精神,更多知道在“利他”的基础上“利己”。

 

    这就是我要教给3岁孩子要懂得的几个最重要的道理,这应该贯穿整个成长过程的教育。再大一点,还要附加几个重要的教育内容,欢迎朋友们指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