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如春梦了无痕

标签:
生活随笔 |
分类: 自言自语 |
季节赏顾,偏得半晌秋光,几番流连,心远何必七里山塘。自适,最是好端端打赏,身与意,知与行,同赴一夕酣畅。
想着翻些哲学理论,越发一头雾水。漫漫长路,果是道高一尺,又魔高一丈?文字似酒,眠于书页间,云在青天水在瓶。一经入了眼、入了心、入得六腑五脏,总不免时时处处三三两两颠倒梦想唤起,常使人不得安生。
静安先生《人间词话》所谓三种之境界,事无分其大小者,一境二境大抵总是亲历过的,至于第三种境界,则既如鱼饮水,又如羚羊挂角,其存其亡,惟用者显其形。诸般甘苦,亦如苏诗所言,“事如春梦了无痕”了。
世间万千,心到未必佛知,能自知已属了了。所谓内化,亦无非自知自觉,自悟自醒。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未知生,焉知死。未己知,焉人知?自家底事,总是先认得本来,做成本来的才是。
秋天不适合怀念,于收成落差过大,于残败契合过甚。更深露重,酒醒何处,孤灯一隅独照。旧尘未歇,烟霞已冷,点点心绪重添,知否?知否?应是海棠依旧!
新茶一盏,换半宵残夜。旧字两行,聊慰光阴虚度。诚知恋恋不舍,奈何滚滚红尘,烦恼,无明,早把相思,一一消磨。秋风起处,黄叶婆娑,乍看分明蝶儿翩翩又至,怪风儿调皮,梦里空花,彻头彻尾的不合时宜。
新月一弯时,夜风初住。凭直觉,三五粒,谁家一棵山丁子树下,品出从前酸甜,绵绵软软,至今回味犹无穷。“心静方能知白日,眼明始会识青天。”想旧时清贫里,美好一刻不曾远离。
“春来无限沧桑感,愁向山人画里看。”走过的路,遇过的人,一饮一酌,片字只语,都融进了骨子里。再遇风,遇雨,遇世态人情,一一重建一个新我:有时栽种,有时收获。有时悲伤,有时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