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读书生活随笔 |
分类: 自言自语 |
春天从来都不抽象,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眉眼盈盈际,最是心上初初破了土、发了芽,待春风十里,惹一树招摇。于现实的逼仄,我们有几分超脱,便有几分欣幸,多几分柔媚,就多几分春意。非关落红着春泥,吹尽狂沙始到金。
一个人看诗词大会,也会鼓掌、喝彩、大笑、发呆,老得还不算彻底,细微处依旧些许生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月到天心,蓦然中年,此去一路向老、向死,以衰颓为代价,若没有心性的成熟和内在的从容相生相伴,便是要彻底的败北了。
如果还允许些长劲的宽余,年轻时便怀揣起些种子十分必要!时常检点身心,我有几粒这样的种子吗,哪怕一粒!文字典籍,诗词曲赋,丹青水墨,……一弯长河,一黛远山,都有属于自己的柔媚、深厚,目之所极,心之所仪,穿越现实的幽暗尘霾,一个人的地久天长。
闲谈勿论人非,看似修养,实则修行。非者,看似客观,亦实则主观。一件事,放在不同人身上,看在不同人眼里,刻进不同人心底,其色彩褒贬、爱恨忧欢皆各自冷暖。可恶与可爱,一念之间,咫尺天涯。而况,人生也有涯,沉在念过说非里久了,难免积垢生霾,变味发霉,便日好云静,月明风清,终不得朗照,才是最大的辜负。
你谁也成不了,只能成为你自己。读书,写作,绘画,歌咏,舞蹈,饮酒,喝茶,谈天,自己喜欢就好,不加诸他人,不以这些喜好为生计更好。纯粹的事物越发的稀有,人生需要这般的高贵,与财富无关,更非攀比得来。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突然发现,我们看到、听到的这个世界,远不是我们想表达、能表达的那般真切。我们始终生活在自己和他人内心所沉浸的时空,一枝一叶,总关情怀,需静心倾听,方见得花开的美好。“珍重承天井中水,人间唯此是安流。”
“市井,雅集,山水,茶事,书院,我们为什么爱宋朝。”即便春节,即便食为先,依旧放过厚厚一本“环球寻味”合集,流连于《清明上河图》里的北宋,《三联》的用心,或恰合了一个人的时宜。
“家财万贯,不及宋纸一张、宋瓷一片。”从《清明上河图》到《西园雅集图》、《东京梦华录》,从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到斗茶点茶、瓦舍勾栏、都市奢华,从宋词的浅斟低唱到理学的脱颖而出,透过“积贫积弱”的表象,我们感受得到一股从未有过的鲜活与生动在流淌,心甘情愿,义无反顾。
如果命运可以选择,两宋的前程在杯酒释兵权、黄袍加身时便已确定。“多积金、市田宅,歌儿舞女以养天年”的背后,是对属下拥兵自重的无法释怀。虽一念之私,确是点燃了人性里对于物质和精神奢华的极大渴望,以一场看似永恒的寂灭,换取另一刻惊艳销魂的永恒,亦得亦失,各自心怀。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是非功过,得失成败,原只在我们心间,不在别人眼里、嘴上。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宋朝就在那里,不卑不亢。你愿意,或者不愿意,春天就在这里,花落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