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觉悟读书文化随笔 |
分类: 拈花微笑 |
确定是自己喊醒自己,从前许多经历,唯自己听到那声音,才会彻底清醒,虽然很费一番周折,而且并不完全以为梦中。年轻以后,向是不怎么喜欢梦的了,或是梦也是历尽岁月风霜,非但鲜有从前的意趣欣喜,反多些沉重、压抑甚或些许的不安。还能适时将自己喊醒,总算还不至放逐得无可救药。修行无时无处,只要你正在经历。
起身开灯如厕,恰子夜时分,念起《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便亭午夜分,亦不见旧时月色。惟虫声啾啾,似添秋意矣。洗手洗脸以清醒,一身凉意。确有那么一刻的不安,进而发呆,燃香,静坐,翻字,关灯,睡眠模式二度开启。
不知其许久,忽地一声脱落,或是半个西瓜皮被风吹落?还好不再是茶杯!复起关窗,亦关去半窗清幽。此后无话,惟乱梦不休。清晰地梦到一根竹竿,长而直,却不明了它是怎样的支撑起了一个梦中世界。早醒起视,分明暖气罩脱落,果是西瓜皮可以吹落,茶杯怎可脱了干系,便自己的意念,有多少可信。
有人请教师父,修行用功有境界是怎么回事?师父反问:你有什么境界?无语,良久答曰:我没什么境界。师父说,穿衣吃饭、工作学习、妻子儿女、山河大地,这些不都是你的境界吗?《月童度河》里读到。翻至结尾,记起《东坡题跋·书渊明羲农去我久诗》的几句:“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时光深处打磨,人是会变的。随喜。
“现在的生活,随着科技、物质的发达,人们可以选择的事物太多。自由太多不是好事。过度的丰富,有时是自陷泥潭。而克制、秩序、平静、专注、一心一意、秘而不宣,这些品质显得更为珍贵。物质享受应尽量保持质朴和单纯,需要增多的是智慧和慈悲。”
昨日闻得隐约雷声,翘首以盼,今晨才见得几滴雨水,溽暑未竟,抬眼已是立秋。投了茶烧了水,却只顾了翻字忘了冲泡。茶好了是要饮掉的,即使推迟下班。生命中当有许多这样的时刻,喝茶虽不是最最要紧,如了周氏的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内心清清了了,死生几度重来,总是有趣着的。
现世的生活里,所谓机会多,有时根本就是烦恼多,若不清明,随处都是陷阱。有时茶热,等上两分钟再饮都不容易,自制是一种力量,源于内心。所持里或有禅悦,像帮助了别人的无以言说。这是一种直接的感受,不经任何分析雕琢。尚不明了理论和派系各自如何厘清,只凭感觉,布施与持戒都该是一种精进,平凡而高贵。
不愿将些人和事写进字里,点点滴滴,枝枝蔓蔓,原都化进生命里,每一寸发肤识得。定要将这些鲜活一一固化,则是一种失去和死亡。而况,我不确定我眼里心上的那些人和事,便就是那人和事的本身。一些途经,更像是尘封已久的秘密,除去岁月,没人能够彻底解读。便是我们自己,又有几人说得清楚。与其说了写了成为一种辜负,索性不说不写的尊重。
生老病死,每时每刻,因为有所关联,虽清楚那一途是迟早的事,初闻之下,仍不免些唏嘘。她说十个月,心理是有准备的,却还是很失落。“虽然明知道到了此刻,逝水不归,落花不再返枝,但无论怎么达观,终于难以断念的,这正是恩爱的羁绊。”夜里诸事,些许的不安不适,或皆此出。
“不是为了躲避,不是为了炫耀。不是为了要成为什么或最终去往哪里。到处都是道场,最终只是看自己修为够不够。应以境遇为上师,检查和提问自心。”在来得及的时候,做这样的思考和准备是安静的从容的。“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人生有信,像一本书翻到了结尾,并非终了,而是新的开始。若生生世世只做一本书,真的很无聊,不是吗。
且吃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