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秋风里,夜阑独自凉
| 分类: 自言自语 |
或是下午茶的余韵,夜来眠迟。好梦久久不曾光顾,却不影响小蚊时来造访,不消些从前默诵咒语数数数羊的周折,长夏秋风里,夜阑独自凉!睡前不改习惯性翻看信息,端起书时已潜滋困意。楼下人声颇有些激扬,希望不是吵架,世间带给人的伤害已够多,少些人为的好。
我们之于子女的眷顾,少时是衣是食是篷窝暖室,大些时是路是车是提醒叮咛,如今则是梦是想是惦念牵系,甚或些许束缚,几番踌躇,二三反思。想着放手时,依稀身形的瘦弱,瑟瑟洞庭,“竟把青天,埋在秋风浪里,眇眇愁予,斑斑点点而已。”
许多时候,爱护和自私是一体两面,它们共通的特质叫欲罢不能。让你少爱一点和少些自私同样的天方夜谭,蛹变后,总会有一只夜孔雀翩然而至。父母眼里,所谓的孝,不过小小的满足所带来的无比安心。收了绳索,你还能茁壮甚或超越和飞翔的自由,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由而坚强的人。医生特鲁多墓志铭上说:“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父母亦不过如此,只消你像善待身边的人一样:有时帮助,常常想起,总是安慰!
人在读书时或是寂寞里会变得越发丰沛,反而在人前的热闹里相顾寡言,想来还是因了自由和束缚。现实里的人与人,总是无法尽消了彼此间的隔阂,即使曾经有过怎样的亲密,终是难敌岁月和性情的消磨。直待加诸了时空甚或天人相隔,似从前的陌生亦就此消除,彼此定格为一种永恒,以种种姿态,默默怀念。
归有光《归程小记》载:“予每北上,常翛然独往来,一与人同,未免屈意以徇之,殊非其性。杜子美诗,眼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子美真可语也。”李冶《八至》诗说:“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世间深邃的美,必要从静默中看取,多一份嘈杂都是辜负。
“美学、禅学、世俗、浓情……构成这本冯唐最美的随笔集。”入这本《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则因了一句“用美器消磨时间。”冯唐的字不宜多读,读多会腻,时不时跳出一抹声色,似要你时刻都要牢记活着的意义。两三年不曾再翻,若不是手头偶有吃紧。美与丑禅与俗,最是考验你的去粗取精,岁月从不学着装腔作势,凡事亦皆事出有因。与其自毁藩篱,我更相信时光的滋养。
世间有两类人更容易做到物我两忘,一类是物质极度贫乏者,另一类是物质极大丰富者。前者因缺乏而疏离,因寡识而少生贪婪,对物质的依赖有限,或更接近于动物的本然。后者则怀了对时间历史和生命的敬畏,人生也有涯,而物载百代千世,冥冥里会生起些似曾相识,便默默静守,徒把通灵轻启,都是一种善待,有画面的质感。
我们多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人,所有的囤积皆近乎贪婪。列宁说忘记意味着背叛。于物质,忘记则可能是一种回归,回归到我们本质的生活。物的价值在用,若为物所用,便是桎梏。只是陶醉其中时,忘了自己已变成了奴隶。“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有所依附,必有所妥协,是为权衡。于物如此,于人于事尤其如此。世有不得不依附者,日月星辰,阳光雨露,江河湖海,天理伦常。亦有人性取向者,权贵豪强,恶俗流弊,趋炎附势。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这条路多是世路,鲜有涉及思想者,尤其珍贵。而人格独立始于思想,而后才是生活。有所依傍的生活里,思想独立虽相对有限,却是不可或缺的指引,有类于星星之火。人生的终极目标如果不是独立自由觉悟,始终都是附属,始终都是找不到自己的人。
饮食有所简约,虽不曾一日断掉。早餐不限,中午只吃黄瓜西红柿香瓜玉米鸡蛋酸奶中的一二。晚上亦尽可能素简,半碗稀饭加一二素菜,间或少许面食。睡前一段空闲,以桃子西瓜酸奶等一二打尖,空出来的轻松让人觉得舒泰。似是应了盛夏胃肠少食的本性,亦勉强算得一种回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