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愁,不死

(2012-09-27 22:23:31)
标签:

乡愁

先生

山高水长

杂谈

分类: 自言自语

乡愁,不死

望着大哥挥着手的身影随了车窗渐行渐远,轻舒了口气,不知是为他,还是自己!

出了站,手机骤响,还是大哥。“不行啊,买的票与身份证不符,不给换票。”

能说什么呢!这是从小带着我满世界跑的大哥!虽然那时的世界除了小镇,便是乡下。曾经的那些令我打心眼里敬佩着的天不怕地不怕,甚或无所不能的打成一片,仿佛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它们都去了哪儿呢?

岁月,将我们匆匆带离了童真的岁月,却并不给每个人一样的奖赏,在我们刚刚准备着一厢情愿喜欢上这个世界时,凭空丢下一张冰冷面孔,仿佛从不曾有过温情的残酷与决绝,定要将些失望隔膜甚至敌意纠结到底。于是沧桑开始爬上皱纹,飘零裹挟起行进的脚步,离落驻进了心底,自卑畏缩取代了曾经的理直气壮,昔日的和善、欢颜,转眼已成了遥远的陌生,风一样的消散……

我无法看得清楚,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人生洗礼,他的世界已褪变成怎样的颜色,我走不进他的春夏秋冬。但我确信,同我一样,从前那些一起走过的美好,一样也不少地全部装在了他的心底。每当生活有了些不如意,便悄悄拿将出来把玩比较,点染一眼希望或重温一丝暖意,庆幸生活再如何的艰辛,有些东西是谁也夺不走的。

旧时的光景已埋进记忆,留给我们很长一段日子,一点一滴去消磨、淡忘,直至全部。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外公外婆已长眠在那片山坡上,安然静好。有风吹过的日子,我便听得到她们的叮咛,看得见浅淡的微笑,默然注视,挥手致意。惟年过五十尚居无定所漂泊在外的大哥,更象了我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时时浮于眼前、心上。

似是找到了近些日子情绪低落的根源,除了乡愁,还能是些什么呢?

周国平说:“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领略了巴黎之美的熊培云深信,这只不过是周国平的一种偏见。

与其说是偏见,我更倾向于呐喊甚至控诉的酣畅淋漓。源于城市自身的诸多不堪,加上周国平本人对于这些不堪的无能为力。没有思想,没有信仰,没有未来,甚至没有了好奇,没有了留恋。何以乡愁?

 

其实乡愁,从来都不曾拒绝过城市,老北京、夜上海、天津卫、古金陵、姑苏里弄、西湖梦寻、彩云之南,常常都离不开那一点点的旧时繁华。而况如今的乡下,除去些物质的多杂,大多已失了旧时的素朴,若以地域和美好来划分,也早已不在乡愁之内了!有时我甚至会想:是否,物质越来越丰富了,而我们的思想却越来越贫穷。穷得,除了活着,只剩了怀旧的奢侈!

并非因了我们是从乡下来到城市,便要刻意去剥夺城里人固有的乡愁权力。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块存了乡愁的圣地,那是一份失落的美好,一方未曾远行却已怀念的故旧,一段再也回不去的时光,一把我们赖以品评世间沧桑时过境迁的尺度。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有人的地方,抬眼望去,总能嗅到一缕淡淡的乡愁。

乡愁是《诗经》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是贺知章的“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于估任的“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家乡,家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是席慕蓉心里“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其实乡愁,是一种病。一旦得了,终身不愈。它常常与怀旧相伴相生,熊培云在《思想国》里说:“怀旧,其实就是抚摸文明发黄的书面,怀念短暂一生的美好,它让人生与历史相逢,在眷恋到心痛的回味中,穷尽过去与未来。所以普鲁斯特意味深长地说,天堂只在那些已然逝去的日子里。”

这是熊培元的乡愁,怀了一份对于旧时美好的眷恋。对于法国,对于巴黎,那些因比较而生起的艳羡,没有半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况味。这亦让我多少理解了此前留学法国那个女孩子的思想演变,以及她母亲深深的隐忧。曾经的谈话,她定是有所保留了的,连同她自己的真实想法!

思想在高处。站在场边看风景的冷静,远不如置身其中的投入。如同一个确诊了病症的人,即使病情了然,能不能治,怎样治,效果如何,都是存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的。但我们不能因了这种不确定,便否定病症的存在。某种意义上,无知无觉才是最大的不可救药!

即使这里不是巴黎,即使我们没有伏尔泰、笛卡尔、孟德斯鸠、莫里哀,没有巴尔扎克、罗曼·罗兰、卢梭、雨果,却并不因此影响我们对于美好的怀念与顾盼。

《先生》的封面提了这样几句话:“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卷隽永。他们的背影,我们民族的正面。”“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一代先生,开风气之先,树后世之典。在波澜壮阔的民国文化、烽火连天的抗战守拙和大江大海的南渡北归中,他们宛如灯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

范仲淹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也许这才该是属于我们民族的乡愁!

一个有思想的民族,注定是乡愁的民族。民族不屈,乡愁不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晚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