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怀远宋体平凡的世界事无不可对人言暖心杂谈 |
分类: 自言自语 |
定是看出这世界的不同,才有了《平凡的世界》的并非平凡。其实内心深处,鲜有甘于平凡者,同了眼前的日复一日,太阳虽然每天都是新的,我们的生活却依旧老调重弹,除去日渐苍老的岁月,偶尔生出些绝望,亦是平凡中泛起的涟漪,说不上好,却存了一份孤独的美丽!
世间有千种欣赏的眼光,便会引来万种风情的惊艳。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从少年起,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揣着一个梦想,高于现实甚至脱离现实。那时以为世界是我的,世间所有都是为我而存在的,总有一天,可以呼风唤雨、点石成金,手指处,对面的山峰就会飘至眼前。直到有一天,突然随顺了“山不过来我过去”的人生理念,像是落入了人间的天使,梦醒了,人亦被迫出落成所谓的成熟或是颓废,不管你愿不愿意。
倘若一开始我们便了然于一生的平凡,是否,我们便不会这般急切。急切地盼着长大,盼着所谓的成家立业功成名就,急切地爬上这趟单程列车,无暇看天边云起云落,不耐烦听风儿细语,来不及掬一捧清洌的溪水,等不到一朵花儿开放直到凋谢,甚至做不成一个完完整整的美梦,不知怎么便黄昏时分车快到站了。
回首来路,有多少是我们心甘情愿而无怨无悔的?
于是,不再急切去挖一本书里的每个角落,只在某个闲适里,借了一抹夕阳的余晖,或是半盏茶的残香,一窗轻风絮语,半枕清梦初醒,翻落几番心事。犹如尘封的土地静静睡去,淹在情愫深深几许里,无人打搅。偶尔有一天枕下翻出,字里行间竟如了过往的似曾相识。十六七八年的“女儿红”“状元红”,等待仿佛昨夜,一夕花开。
那书页亦随了心境,薄了,厚了,凉了,淡了,开了,落了,无一不是生活的原味。
眼中字,心里事,同一缕光阴下的绚烂,与千古对话,共春秋一醉,怎知我不是那楚风汉韵,唐诗宋词,一眼千年?
儿子说喜欢下雨天,可以给自己找个懒的借口,得过且过逃避一些心不甘情不愿,像极了旧时的自己。
旧时雨天里,即使落寞成一眼雨雾,总可以给心一个安静的角落,看燕子穿云路人急走,听雨打枝叶风过发梢,倘若幸运,还能为着一弯彩虹而雀跃的欣喜。许多平时看似必须的活计,亦有了搁置的理由,是为“雨休”,旧时日子里难得的一份闲适与窃喜,却无从与孩子们分享。他们的耳朵里,早已灌满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说教,也许这便是“少不入川,老不离蜀”的用意和根由吧。
早去了逃避的年龄,却依旧喜欢下雨,喜欢雨天里平添的一份别样心境,有怀远思幽、天涯共此的意境,身心随之懒散开来,竟有了些许的解脱。昔有“董遇三馀”者:“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不唯读书,只要做得些自己喜欢的,于身于心都是不无益处的吧。
其实,当一个人内心真正有了方向和目标,则行住坐卧起心动念,长远看去,无一不是循序渐进春水东流。在人生目标尚未明确之时,做好手边眼前的事最为要紧,那是行“千里”必须要积的“跬步”,亦是为着人生目标必要的积淀。机会,永远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旧语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者,性也。世间之大,总希望着寻得一些彼此的安慰来暖心暖意,所谓同病相怜惺惺相惜。若不然便是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亦或“事不如意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了。每个人活在世上,不可避免地成为一小撮儿,如了隔行隔山,白天不懂夜的黑。人性里的狂妄自大,亦是人性里的狭隘与卑微,以财富权力来丈量人生,不过一些人眼里心里的一厢情愿。而生活,远比他们眼力所及心之所属,更加山高水长,意重而情深。
不敢否认欧阳修“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的真实可靠,却更愿意相信季老话里透出的真诚:“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若视为座右铭,尚可鞭策警励,若诉平生作为,则有巧言令色粉饰太平之嫌,但愿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了君子之腹。人生如戏,不管怎样说,“事不如意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的日子都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吧。
中元节后,十字路口处草坪里便点缀起大大小小的各类疮疤,如同长在心上的不落忍儿。倘乐天有知,不晓得该怎样处置那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了。星火燎原有时尽,心火无烟日日烧,人的残忍无知不除,世间永无宁日矣!
秋雨绵绵,秋意如洗,一场秋雨一场寒了。身上的暖,可以加衣添温,心上的呢?要怎样的人性,才能暖心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