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土楼

(2011-12-09 10:58:10)
标签:

简媜

福建

宋体

世界遗产名录

永定土楼

杂谈

分类: 如是我闻

中国“福建土楼”, 200876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题记

 

厦门,122,晴。

夜里睡得不好,三点多醒来烧了水,将余茶暖了稍饮。已没了睡意,索性与同屋娓娓攀谈了来。有了前夜敲墙的插曲,声音自然尽量控制成轻细。没了压力的生活可以很惬意,还能一起失眠,便更少了几分隐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一副爱咋咋地的姿态。

打开电脑,想着补记一日来的见闻。不料思想一时竟集中不起来。不甘于流水帐了结,草草停了,勉强眯了会儿天便亮了。

看福建土楼是此行最盼望的,央视有个几十秒的福建宣传片里已有过它的神韵,如今实地寻来,竟有了些探幽访秘的味道。既是对外开放了的,其实早已没了幽秘可言,身临其境才是重要的。

许是冥冥中的一种契合,出行前刚读过台湾作家简媜的散文集《天涯海角》,其中《浪子》篇里,揣了“简、范阳、南靖、二十二世”九个字回大陆寻根的第一站便是此行要路经的南靖。“沿途所见景致,确是南方风采。某些路段甚至与台湾南部高、屏一带的田园景色颇为相似。”“南靖和临近平和县的大部分乡村位于闽西与闽南交界山区或九龙江西溪之沿岸谷地。县内一半属于山区,另一半为冲击平原。由于山群人生,溪流错综,使得耕地有限,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未行路先读书,心中已有了约略,连行程也少了些许的陌生。今我来兮,说不定便是故里,只是隔了世的久远,淡忘了也未可知。

此番要去的永定土楼,据说是最兼顾的,也是距厦门最远的,要三个多小时的车程。目前路况尚好,勉强还可敲些字。车载电视放着些无聊的嘈杂,加上些颠簸,常常便断了思绪。车下高速,景色亦越发田园起来,与简媜寻根的1993年相去近19年,依旧“一路上忽高忽低山势蜿蜒”,却已不复“车行颠荡、崎岖,几次差点把人从窗口弹出去”的夸张,悠悠的居然可以打起盹儿来,全不顾窗外满眼的绿意深浓,那可是人家的原乡呢!

醒来时已约略见些土楼模样,多破败,不见了镜头里的温润。许多时候,飘在思想里的与现实间,总有些空隙需要人来自己填补,于是不同人眼里的世界,早已千奇百怪。人也便停在自己的世界里,躲进小楼成了一统,无论秋冬春夏。

车停处尚算开阔,四围环山,并不见土楼踪影。过“福建土楼民俗文化村”牌楼,一拱桥连接入门,径直通向永定湖坑乡洪坑村,渐行时土楼渐次映入眼帘。隔了溪水,一位客家婆婆持了长杆网兜收获着自家的柿子,那柿树是伸向小溪的,想来已落了许多的不忍。

洪坑村居民皆为林姓,导游叫林东望,本村的客家小伙子,刚刚教完历史课,吁吁赶了来讲解,话语幽默,人亦诙谐,请大家只叫他旺旺就好。时不时地卖卖关子,大家亦配合着嬉笑着,只一会儿已成了一团和气。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形成于历史上中原汉人五次大迁徙。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

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使然。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

简媜便是身居台湾,讲福佬话的客家女儿。那长长的寻根路,亦再现了几百年间闽人偷渡台湾垦荒的斑斑血泪和无奈壮举。

已近中午,先品了茶,用过了饭,依次看振成、福裕、奎聚三座土楼。旺旺小林不失时机的提醒调侃,亦为这些土楼扩展了时空,仿佛便可与那初时的主人对饮长谈般的,于心里,这些土楼的鲜活竟胜出如今居住着的人了。

本该是怀了丰沛满载而归的,因领队事急而返徒增了些许的若有所失。分离本是常事,这番唐突却是措手不及。十年前上海之行,出出进进皆二人并行,每晚必寻街逛去,看到精致处,总要一瓶“孔府家”,一瓶生啤的对酌了方肯打道回府。才体会出行的悠然,一个电话被召回了,将我一个闪失成了形单影只,漫漫行程,寂寂长夜,便多陪了陌生景致和些蚊虫,如今回首,依旧零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行的见闻,与同行关系密切。虽三人行必有我师,却依旧期盼着一份惊喜。袁枚说过:“选诗如选色,总觉动心难。”山水是,同行亦是,与性别无关。人常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一厢情愿,快乐在我,一厢一下又如何?想来鸿雁北归的途中,亦该是悻悻然的吧。

2011.12.9补记)

 土楼
   
“振乃家声好就孝弟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振成楼是客家土楼的精品,清初之前的土楼,被称为土楼王子,位于永定县湖坑乡洪坑村,该楼建于1912年,按八卦图结构建造,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内有花园、学堂等。内环还有中心大厅,雕梁画栋,装饰秀丽,古朴典雅,中西合璧。占地约 5000平方米,费时5年建成,耗资8万光洋。分内外两圈。外圈4层,每层48间,八卦每卦6间,一梯楼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筑有防火墙,以拱门相通。祖堂为一舞台,台前立有4根周长近2,高近7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间圈成内圈,二层廊道有精致的铁铸栏杆。19864月,在美国洛杉矾举办的世界建筑模型展览会上,振成楼与雍和宫、长城并列为中国三大建筑,模型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古建筑代表在建筑展览会展出。振成楼设有客房、餐馆、浴室及卫生设备。汽车可直达该楼。按《易经》八卦图布局建造,卦构之间设有防火墙,并设拱门,门闭自成院落,门开院落相通。楼内有二层环形楼台,还有引人注目的石雕木刻,琉璃瓦与铁质花格栏杆。内环当中为中心大厅,厅前设廊,以4根近7长的大石柱支撑。楼内院落之间通道常以屏风相隔。该楼内环2层,用砖木仿西洋式装修,形成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楼内有众多名流名家楹联,充分展示了土楼文化内涵。主楼左右两侧分别建有学堂和其他附属建筑,使整体造型像乌纱帽。楼内构造趋向精巧,雕龙刻凤,装修华丽。


     土楼
    一路走来,就只能穿行期间,无法由上而下俯瞰。网上搜来的,一瞥。
     土楼

     土楼
    土楼

土楼
承启楼,被称为“土楼王”。此次未得见,亦是网上载了来充装门面。位于永定县高头乡,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全楼直径73,走廊周长2293,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14,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计400个房间。整个建筑面积为5376.17平方米。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鼎盛时期住过800多人,像一个热闹的小城市。台湾政要吴伯雄先生曾亲题福建土楼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其中福建民居邮票就是以承启楼为图案,该邮票在日本被评为当年最佳邮票。土楼


土楼

全国唯一的宫殿式土楼“奎聚楼”。位于湖坑镇洪坑村,是宫殿式结构的方形大土楼,远看颇有"布达拉宫"般的气势。从高处看,楼宇与背后的山脊连城一体,如猛虎下山,奎聚楼即是“虎头”,楼前围墙上有两窗,似虎眼,建筑时便是根据虎形地理特点而设计的。设计人是翰林学士巫宜福,他与楼主林奎扬是结拜兄弟。奎聚楼建于1834年,用了近五年时间建成,已有160多年历史,占地6000余平方米,高约15,现住24户,107人。一百多年里,楼里考取进士和官至七品以上的有4人,大学生有20多人,海外华侨有40多人,正如大门对联所言:“奎星郎照文明盛,聚族于斯气象新”。奎聚楼的建筑特点是中厅高,两厢低,经160多年风雨,岿然如山。中门平时不开,贵客来到,才打开中门迎接。楼内檐梁雕刻十分精美,“文革”期间受到破坏。

土楼
    府第式土楼:福裕楼。位于湖坑镇洪坑村,是永定府第式土楼的杰出代表,富丽堂皇。公元1880年开始兴建,耗资十多万光洋,经历三年时间才建成,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该楼由楼主三兄弟(林仲山、林仁山、林德山)的朋友汀州知府张星炳设计。其结构特点:在主楼的中轴线上前低后高,两座横屋,高低有序,主次分明。楼前有三个大门,在主楼和横屋之间有小门相隔,外观连成一体、内则分为三大单元。楼门坪和围墙用当地河卵石铺砌,做工十分精细与大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十分和谐。外形像三座山,隐含楼主三兄弟三山之意。楼名也是张星炳题写。


土楼

土楼

土楼  



土楼
    注:拍摄照片容量过大,限于网速无法上传,以上照片均载自网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原乡
后一篇:岁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