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
(2011-11-26 23:29:22)
标签:
遂平宋体精神家园宋真宗赵恒文字杂谈 |
分类: 闲翻故纸 |
捧了书侧卧床上,想着将一眼的干涩润泽成秀,好把这个世界多看出些美丽,若还能半推半就眯上一会儿,也算补了昨夜的不眠……正午的阳光白哗哗流淌过来,真想就这样被淹没:这个冬日,温暖得有些奢侈,悠长得近于懒散。
晚上睡不着,起身看袁雪芬范瑞娟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叹世间仅剩蝴蝶再无梁祝!
相遇便是美丽,何必海角天涯。把生活过成了日子,琐屑成无聊,不正是每个人意愿中的厮守终生,地老天荒吗?“人生若只如初见”,是唯美的,亦是不无遗憾的!若那初见与厮守,已不再是同一指向,或根本就是“从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除了蝴蝶翩翩,蜜蜂嗡嗡,“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便只有躲在旧时文字的某个角落里,暗自垂泪,美人迟暮!
原来初见时的美丽,是并不包含了年华老去的!毕竟那后来,还有很长很长一段遥远,谁料得到呢!
常常于旧书前不经意地散漫着,或衣衫不整,形容倦怠,或习地而坐,举止不雅,早去了半点矜持三分斯文,有一搭无一搭地信手抓了,随意翻开,将些文字入得眼来,做一次心的徜徉,远足,虽短暂,却惬意。
有书可读从来就不应该是件很严肃的事儿,尽管有些时候确是如此。其时已成苦役,再无乐趣可言。若有,也只是宋真宗赵恒眼里的千锺粟,黄金屋,车马簇,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既成了工具,心亦别有所属,被物质化了的文字,亦没落了精神家园,流离失所。文字的不幸,源于做人的无奈,悲哀!
读自己心仪的文字,把文字读成自己的喜欢,都是值得庆幸的事。人到中年才发现,人生的意义并非全部含在了“正经事”里,还有许多更加要紧的使命,是看上去不怎么正经的,有些自私和不很观瞻的,悄悄躲在暖暖笑意的背后,甚至是常常被有意轻忽了的——也许那才叫幸福!
这幸福秘而不宣,需要每个人去自己发现,发现自己!
“柔软莫过溪涧水,到了不平地上也高声。”文字的味道放在戏里,最是活色生香。
仿佛戏剧专为人生的般,文字亦专为戏生!
躲进戏里的人生,嬉笑怒骂,是非成败,都是精彩。
把风景看旧了,于是我们有了家园。一草一木,满眼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