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正浓
(2011-08-02 22:48:36)
标签:
鲁直普洱宋体面目可憎诗意江南杂谈 |
分类: 五味杂陈 |
“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黄庭坚
前日下过的雨,算是入夏以来最长最密的一次,虽不如北京等地的夸张,终有一些房子被浸个透,一些车子被泡了汤,算是彻底的被淋着了一回。夜凉如水的,若是又起了风,便多了几分秋意。昨晚便是这样被冻醒了两回,也是源于自己的惰性,只薄薄地将蚕丝被裹了,蜷缩成一团。这样着实的清冷与萧条,对于炎炎盛夏里的人们,或许还是值得艳羡的呢!
“一日不读书,味同嚼蜡;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想来那是与黄金屋,千钟粟,车马簇,颜如玉有所不同的,少了为稻粱谋的功利。至于不可憎,好于嚼蜡到一种何样的程度,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了。私底下四下望了,除了些为黄金屋,千钟粟等急用先学的,真正发心,热爱的读些书的人,竟是寥落得有些不堪着的。只从那市侩的况味寻了,已不知人间尚有书香在了。多少有些尴尬的境地,却是自己并不情愿的。而今的书,也已大有不同了。本已经是面目可憎的了,再要些人来读了,却是憎上加憎,情何以堪了?怕是有些喜欢着的,想读些书的人,掉进这浩如烟海时,也便逐浪翻滚,不知所终的了。
无论为稻粱谋的功利,还是为内心宁静的觉悟,无外乎人的一种需求,本没有高尚,低俗的区别。即使出世的“在山泉水清”,入世的“出山泉水浊”,也都还不离人间的。鲁直的说词,更多时是一种修为的感受,若赞同,或可多些自警和自励的,也算是收获了。
早晚的清凉,并不干涉夏的火热,象是分了工的,摆明了要多些色彩,滋味给北方,以安慰一些的忿忿不平。日间的忙碌,琐碎而零乱,拾捡不起的丝丝流过,竟象是匆匆的走过场般,经不起细数。
一个人的日子,确乎简单而明了许多。吃与不吃,吃些什么,做些什么,也已随意了许多。短时间尚是新奇的,喜欢的。只一把小米,熬了两碗米汤;热了两穗前天夜里煮好的苞米;六个辣妹子,一个鸡蛋,少许酱,蒸成香喷喷的闷子,便是十分丰盛的晚餐了。
早起跑步出了些汗的,加上阳光认真起来的暖,就着两杯热热浓浓的普洱,一而再,再而三的通透过了的,晚上便懒得再下楼了。不开电视,不开灯,一个人,静静地,借着将近黄昏时的天光,枕着北方习习的风凉,翻看《诗意江南》,惬意更胜于置身其中的,怕是道地的江南人也要羡慕了。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这样宁静的闲适,许多时候竟是被这样那样的烦恼所吞食的不自知,确是太过可惜。想想那句“我思故我在”的,竟是奔波得忘了,丢了自己的,如同生活在别处了。不然的话,便要寻些所谓的开心,来聊慰寂寞,空虚,实是白白消耗了大好光阴,错过了用温柔沉静的心,来享受世间美好的机会,也让人生变得如此浮躁,仓促,而不堪。
世间全部的美好,一念即是。而这一念,竟是要许多人等到海枯石烂,地老天荒的漫长。
禅意如许,奈何红尘。顺着窗子,飘进些曲调的悠扬,那必是一番热闹场,繁华地,声色犬马,兴意澜珊着了……
不觉竟打了个盹,醒来时,夜色正浓!想起鲁直的话,我今便是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