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凉如水
(2011-07-31 23:29:58)
标签:
帘外雨潺潺花开花落孝心雨歇了几许杂谈 |
分类: 如是我闻 |
穿越了半程晴,半程雨,回到自家,天已黑了,雨却依旧淅沥着。门前又快成了片“汪洋”,那是不久前刚通过排水孔的,看来并不畅通。好在不曾深到足以熄火的地步,勉强开进院儿,大包小裹的上了楼。
许是三包雀巢的功效,一路上并无困意。经历着忽而阳光尽撒,忽而推云布雨的阴晴不定,一扫之前的困乏,竟有些欣赏的惬意着了。一个人,淹没在雨中,不开音乐,不打电话,只静静地听车外,雨的敲打,风的呼啸,加上些内心的悠悠,便是此刻自己的整个世界了。许多时候,生活不只是一个人的事,家,亲人,是躲藏在心底的温暖和牵挂,无时无刻不与我们同在,想着念着的时候,孤独不再!
早上原是想继续看湖光山色的,也是因了雨的阻隔。懒懒地眯在床上,听窗外雨的穿枝打叶,和着由近及远,由远而近的踏踏足迹,已少了“帘外雨潺潺”的幽静,反倒有些“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意味了。天上的“春意阑珊”,竟不如人间烟火的可亲可近!即使是“梦里不知身是客”的,依旧少不得锦衣玉食,奈何经历了“高处不胜寒”,便再难回到人间,归于平淡。说是曲高和寡,不如说迷失了自己更实际。无可安顿,多少也是宿命的了。
一直以为,将对子女的爱,只拿出若干对父母,便是至孝。其实不然,亦远远不够!虽然圣人有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其实,养老之难,更胜于尽孝。妻说,人老了,若是能变回婴儿的样子就好了,可以抱在怀里,可以带着老人随便去到哪里,免去这般的无所适从。若不是亲身经历,也许并不知道,一些老人不只要养,更是要哄的。同样一个哄,又与哄孩子的不同。对于太离谱的孩子,可以引导,劝说,吓唬,训斥,非常情况下甚至可以非打即骂,这在中国的家庭中极为普遍,至今依旧有“棍棒出孝子“之佳话。老人呢,说说不得,骂骂不得,打就更不用提了,不用说法律道德的约束,感情上便已是大逆不道的了。而偏偏一些老人,比小孩子的性子还小孩子,便是对孝心的真正考验了!
我在想,除了做儿女的这份孝心,我们的政府,是不是也应该,想一些,做一些,对老人有所关怀,有所帮助的事情呢?这个看似个性化,家庭化的问题,即将或者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还直接影响着政治,思想,文化,道德的传承和发扬。何止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百善孝为先,从来都是执政立国的根本。现在,是需要和呼唤政府出面倡导孝心孝行,并且付诸行动的时候了。比照儿童,是否可以建成专门的老人医院,以减少日益增多的,老年抑郁,老年痴呆,老年自闭和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否可以建成专门的老人心理咨询机构和类似老年大学的专门教育机构,如同九年义务教育一样,强制性地对即将步入老年的人们进行老年生活的学习和培训。是否可以由政府投资兴建类似托儿所,幼稚园样的老人天地……凡此种种,只先将老人等同于孩子来关爱,或许便寻到问题的根本了。
今天是老太太的生日,并不如往年的热闹,心里多少有些沉重。往事历历在目,已成昨日黄花。连同我们自己,都被岁月洗礼成一幅幅画面,定格成旧事,风一样的吹过,花开花落!
妻留在老家,陪到两位老人出院。有些担心,却也帮不上多少。一些时候,爱,也许就是默默的陪伴着,默默的幸福着,不留些遗憾!人越是长大了,心确会越柔软,柔软到触目皆是泪的,心里便可装了天,装了地,无所不容了。
并不缺少蛐蛐和蝈蝈叫成一片,间或轻轻远远的犬吠,老家一样的宁静。雨歇了几许,终于不曾再来,却不影响,如水般的夜的清凉。有些困顿了的眼,好向梦中寻些安慰。门前的“汪洋”确乎小了许多,想着车子还没入库,只好就此打住。
这般清凉的夜,连行走,都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