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薪尽火犹传

(2011-04-25 16:10:18)
标签:

淮北

宋体

精神家园

物力维艰

民主自由

杂谈

分类: 五味杂陈

向西方学习现代化,以及现代化的管理,已有些年了。多是一阵风,吹过了,亦消耗了思想,物力,财力,留下的半途而废,终于做不成文物,又要消掉些思想物力才力方可恢复旧貌。往复着,累了。苑于其中的人,很无奈。

惯于农耕了的,西餐不仅填不饱肚子,弄不好还要求助医药来化解。水土不服,不是我们去错了地方,便是吃错了东西,都是难以融和的。我是不大接受舶来品的,算是守旧的一类,虽然也还并不彻底。亦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一类。生活是渐渐被浸染了的,半推半就,不复了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城市的灯红酒绿,慵懒着夜的媚,一眨一眨,洒一地的诱惑,于你的眼帘。偶尔,些许的入了心,沉醉了。“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了。

中国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内而外的修养。倡导性本善。修为到了,言行举止皆循规蹈矩,自然随顺,于世间法律法规更无逾越。西方人讲律法,崇尚性本恶,由外而内约束其所谓民主自由,相信人离了约束,便是动物本性。长此以往,已约略成了人样。反倒是我们,因了种种的变故,传统的渐不如初。自己没有很好的继承,便怨起了祖宗,进而彻底丢开,学习着西化起来。自近代以来,终究只学了皮毛。不但无济于事,还自缚了手足,自毁前程地断送了大批精英。如今即使想着正本清源,奈荒废久远,积重难返,况人力不既,财力物力维艰。更有觊觎者虎视眈眈作梗于侧,当真时不我待了。

制度乃至传统,都需要成长的土壤培植根基。《晏子春秋·杂下之十》:“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刘邦入咸阳,萧何仅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应时也。

社会的急功近利,在人心。引领人心,梦想着,精神家园的重建,观念决定出路。“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禅宗尚能一枝独秀:“自拈花悟旨,以至舂米传衣,西域此方,灯灯续照。”而况五千文明,灿若星河。若能将我等这些骂的激情,转化成寻求办法的动力,学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势头,怀着些许的希望,做个默默的传灯人,于黑暗中互相照着,想那前途未必不是光明的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