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题

(2008-07-11 09:58:41)
标签:

杂谈

分类: 五味杂陈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语出《中庸》,倾向于身修,与《大学》角度不同,却殊途同归。读圣贤书的一个好处,是使自己变得端正而崇高起来,但这种自醒常常是短暂的,一个人要追贤思齐,就不得不温故知新,学而时习,如佛家的朝暮课诵,于晨钟暮豉中耳提面命,或可心无旁骛。这是发自于主观能动的行为,非大丈夫不能为也,自思也包括了自己。
    从另外一个层面看,如《老子》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虽有愚民之嫌,却道出了人臣君道之端倪,大势所趋,无如拈花一笑,或可衣钵承传,是为厚德载物,物格而致知。
    人生于天地之间,必合于天地,与万物共生共存,方可长久。世间本无好恶之分,个性使然。如《大学》之:“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以人之夭寿、短视,而求于自然之永恒、无疆,则心永无止歇,日永无宁日了。
    岁月荒芜,事与愿违。求兮索兮,几成蹉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好久没来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