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了,难得轻闲。来网上,看到导演张元吸毒被抓了现形,于是又看了他监制的京剧纪录片《粉墨春秋》的片花,被一种很复杂的情绪所笼罩。
"看来那些艺术家也一样,可能更多时候比我们还烦恼。"对艺术的一种追求有时可导致疯狂,吸毒或是一种支撑,也未可知,并没觉出太多的罪恶深重。公众人物与一些天才需要与常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一个人私下来做的许多事总有他自己的道理吧,这与一个人的道德底线不无关系,只是因为世俗、因为习惯没有给他存活的空间,也便无法心安理得、堂而皇之的罢了。象我们之于金圣叹“雪夜闭门读禁书”的癖好,以今天的眼光,更多的是包容。只是今日之吸毒比清初之破禁更加为人所不齿,于是包容变得更加的不易,特别是一向喜欢靠出新吃饭的媒体,更是难得厚道。
现在看来,或许有一些艺术绝品可能就是在一种有悖道德的状态下诞生的呢,如果真能把美的东西留给别人,自己的有悖算不算是一种牺牲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界,常人如此,曲高和寡者想来更难。人总是有所求的,初衷未必想到牺牲,却总是要付出的,在付出的过程中也许产生一些始料未及的结果。只是这种行为触及了公众的道德底线和政府的法律,那就只有打入十八层地狱的份了!须知,那金圣叹终以“哭庙”案被斩杀于南京。
按照世俗的标准,毕竟成功的只是少数,更多的则在为追求牺牲了许多后,依旧伤痕累累一无所获。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标准,都有自己生活下去的理由,否则人比人真的活不成了!
有些记忆会是终生的,是一种宁静的画面,很美好的感觉在心底。只是因为岁月的匆忙,不允许你有太多的时间去回想,连日记的日子都变得零星,更不可以将生命重来一次,于是经历的就都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人倒象是个盛品,我希望它能多装些美好和希望,不论何时何地,即使不小心洒掉了,也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生发一季的绚烂,悠远的回味,至少不会污染环境的吧!
总觉得人与人、人与物,相遇是有机缘的。对于美好的事物,常常心存敬畏,因为不懂,怕误了,暴殄天物!比如“文学”,只是些简单的文字,却承载了太多的人生。每个人内心都存有最深处的一个角落,很纯净、很美好。有时候感觉比灵魂要先知一些,因此许多时候我们靠感觉过日子,比如幸福。人需要这样的感觉,只希望我们由感觉生出的触角多是健康的,那这个世界就是美好的了。其实生活是日新月异的,应该是罗丹的话吧:“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发现和享受也是需要资本的,除了单纯意义上的金钱,还有许多素养方面的,应该是相得益彰吧,毕竟谈钱色变的日子不再了,这才是更真实的人生。有了来自经济的支撑,会有种踏实的感觉,那是自己的付出,是一种价值的体现,因为它,我们可以让身心走得更从容更悠远些,过更闲适、更质量的生活。另一层面,知足常乐。知足才能达观,世界太大,好东西太多,都给了自己又能享受多少?想来想去,无非人生,只要努力就够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