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行十二生肖邮票欣赏---龙

标签:
我国发行十二生肖邮票欣赏---龙杂谈 |
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
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是海关发行的。1878年,由海关的德国人德璀琳出面成立海关邮政局,随即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又称“海关大龙票”。
这套邮票的图案是一条张牙舞爪的中国旧式团龙,衬以云彩水浪,被称为神龙戏珠图。清朝邮票多以龙作为图案,因此当时人们也将该票称为“龙头”。
“大龙”邮票全套三枚:1分银(绿色),3分银(红色),5分银(黄色)。1分银为一两银子的百分之一。由于当时一切交易都以银两为计数单位。故面值以银码为单位。这套邮票由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刷,铜板雕刻。共发过三期:
第一期1878年发行,纸质较硬,呈半透明,俗称“薄纸大龙”。第二期1882年发行,1分、2分的纸质同第一期,唯5分的纸质柔薄、细腻,似经油染。两图间距离较上期宽些,俗称“阔边大龙”。第三期1883年发行,纸质较厚,不透明,俗称“厚纸大龙”。
图1,1分银,绿;图2,3分银,暗红;(出现过变体票:直双连中缝漏齿)图3,5分银,桔黄。
1878年(光绪四年),凸版,无水印半透明薄纸,P12.5,图距2.5mm,25(5*5)或20(4*5)
印刷厂名称:上海总税务司署造册处
http://s13/middle/63ef4ab6tb42afd05818c&690
T-124《戊辰年》特种邮票
龙,是中华民族吉祥文化中代表最高祥瑞的神物,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集动物有力和优美之大成创造的理想动物。龙的传说起源于远古氏族社会,至今已有数千年。随着社会演进,人们也不断地丰富了龙的形象和艺术。我国人民不仅爱龙、绣龙、雕龙、绘龙,而且喜爱说龙、唱龙、写龙,形成了丰富完整的龙文化。
邮电部于1988 年1月5日发行《戊辰年》特种邮票一套一枚. 这是我国发行的十二生肖系列邮票第一套中的第九枚。首日封图案由两条具有民间特色且相互呼应的龙组成,并饰以取自民间装饰纹样的云纹图案。整个图案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使人感到喜庆、亲切,与邮票图案相得益彰。
志号品名: T124 戊辰年。发行日期: 1988.01.05。发 行 量: 12392万。全套枚数: 1枚。全套面值: 0.08元。发行价格: 0.08元。邮票规格: 26×31mm。齿孔度数: P11.5度。设计 者: 祖天丽。印刷机构: 北京邮票厂。印刷版别: 影雕套印(雕刻者:群峰)
http://s13/middle/63ef4ab6tb42b0fad5f3c&690
2000-1
关于龙的起源,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一般认为起源于图腾崇拜,认为龙是古代黄帝的图腾。在中国封建社会,龙一直是皇帝、皇位的象征物,只有皇家才有用龙装饰的特权。这是因为汉代宿命论兴起,出现了“天子龙生”观念的缘故。
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龙这种动物,龙是中国古代人民幻想中的动物。早期的龙,有猪的头、马的鬣、蛇的身。殷商时代的龙头上已有角。汉代的龙头大、颈细、嘴较长,龙角尖细,出现了龙须。魏晋南北朝的龙多作腾飞状,体态轻盈、潇洒飘逸。唐代的龙趋向华美,以后各代龙的造形均有变化。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建筑到文学、从宫廷至民间,均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尤其是在佛教传入后,佛教中的那伽故事和中国龙故事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海龙王等一系列传说和信仰,在民间影响极大。
龙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的象征。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
国家邮政局定于2000年1月5日发行《庚辰年》特种邮票一套二枚。邮票图名分别为:祥龙腾飞、旭日东升。这是我国发行的十二生肖系列邮票第二套中的第九枚。
志号:2000-01T。版别:影写、雕刻。全套面值:360 分。齿孔度数:12 度。整版枚数:32 枚。邮票规格:26 × 31 毫米。设计者:黄里、郭承辉。雕刻者:李庆发、姜伟杰。印刷厂:北京邮票厂
中国邮政定于2012年1月5日发行《壬辰年》特种邮票1套1枚,小本票1本。详情如下:
志号:2012-1
(1-1)T
邮票规格:36×36毫米
齿孔度数:13
整张枚数:版式一
版式二
整张规格:版式一
版式二
小本票编号:(45)2012
小本票成品规格:121×88毫米
小本票售价:12元
版 别:影写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设
责任编辑:陈宜思
印
注:同时发行《壬辰年》邮票版式三(整张枚数:4枚;整张规格:120×130毫米),作为2012年纪特邮票全额交款预订户赠品。
生肖出现在中国的汉代,起源与天文学家观测天象有关。天干地支是指按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相对应。属相是用来记载、表示人的出生年份的十二生肖的十二种动物。十二属相是人为制定下来,基本上属于一种时间概念。按照中国农历的排列,2012年时壬辰年,即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