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湖南刘昌春
湖南刘昌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664
  • 关注人气:2,4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札记】《红楼梦》中独特的民俗事象

(2013-11-28 09:12:38)
标签:

札记

红楼

神灵

宝玉疯

过程

分类: 红楼札记

《红楼梦》中每一个动人的故事中,曹雪芹都把民俗事象作为一种背景,作为一种烘托,揉进艺术的构思之中,《红楼梦》中的民俗描写,数量之大、范围之广、描摹之细,独秀于林;现列举书中独特的民俗事象,以窥一斑。

信仰崇拜习俗。1回讲了一段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属于石头崇拜民俗的范畴。在小说中,那块补天不成的遗石是远古传下来的石头,它幻化为宝玉脖子上的那块晶莹的玉坠,随身而藏,是护身符石头(玉)在,宝玉就聪明灵秀,石头(玉)不在,宝玉则浑浑噩噩、疯疯颠颠,最后归于青埂峰下。出于青埂归于青埂,有始有终。

神灵崇拜习俗。《红楼梦》书中绛珠还泪的故事,从西方灵河岸(神界)写到现实(红尘)的贾府,幻化(投胎)成林黛玉以泪水还报神瑛侍者(贾宝玉)的浇灌之恩。这则故事取之于舜死,其妃娥皇、女英哭舜而泪化斑竹的传说。林黛玉居处以竹掩映潇湘馆,以潇湘妃子为号,就是暗示这段姻缘,最终黛玉泪尽而亡,欠债的还了债。民俗(神话传说),在曹雪芹的生花妙笔下敷演出一段美丽动人的小说故事,民俗资料成为了曹雪芹创作的源泉之一。

  人生礼仪习俗。2回,曹雪芹借冷子兴之口又讲出一个刚满周岁的贾宝玉抓周的故事。所谓抓周,又曰抓取,这就是民俗的艺术再现。早在南北朝时期,民间就有了这种民俗活动。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风操》中,已经有了抓周的记载。又如小说第3回,贾宝玉与林黛玉初会时,他身上戴的寄名锁护身符;第8回写到的长命锁记名符;薛宝钗胸前挂的绣有芳龄永继不离不弃八字的金锁和史湘云佩带的金麒麟,都属于民俗事象的艺术描写。这种民俗,世代皆有,《清稗类钞·风俗》类中就作过记载。

  丧葬习俗。前四十回有秦可卿、秦钟、贾天祥、金钏儿、晴雯等人;中四十回有尤氏姊妹、贾敬等人;后四十回有林黛玉、贾母等人。所有这些死人的丧葬之礼,均以其人身份、地位、年龄的不同而各异。例如第13回秦可卿之死到第14回大出丧,有敲云板报丧、停灵、守孝、吊唁、择寿木、捐龙禁尉、诵经、出殡、沿路吊奠等细致的描写。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写丧礼的样板,连今日影视剧的导演们都要作为参考之根据。

  婚姻习俗。以宝钗出闺成大礼、探春远嫁为典型代表。宝钗出嫁之时正值宝玉疯疯傻傻,贾府借成亲来冲喜,这是至今在民间尚可找到的民俗。在这场成亲的闹剧中,诸如找薛姨妈议婚、下聘礼、迎亲、坐床撒帐等,具按金陵旧例,即金陵旧俗。探春远嫁时,也有议婚、认亲、迎娶、拜别、上船等一系列的风俗规矩。这些细节,正是中国婚俗在小说中的再现。

  《红楼梦》中描写的内容,有独特的民俗事象,书中民俗的描写是为了写人物,而人物又在民俗中完成自己的塑造过程。

  《红楼梦》独特民俗事象的描写是曹雪芹创作的需要,目的是为了编织故事,刻画人物或刻画人物的背景。它的艺术价值就在于达到了深化主题、烘托环境、丰富人物形象的功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红楼梦》中的民俗描写不仅具有珍贵的认识意义,更重要的是它为当代的小说家们提供了一份十分宝贵的创作经验。(刘昌春)

 

 

 

 

感谢博乐常明章将该博文推荐至草根名博首页: 

【红楼札记】《红楼梦》中独特的民俗事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