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草根品水浒】不忍守活寡的潘巧云为何红杏出墙

(2013-04-19 10:01:59)
标签:

水浒

草根

关索看

官府

文化

分类: 草根品水浒

潘巧云《水浒传》中的风韵寡妇,原是一屠夫之女,曾嫁与本府王押司为妻,王押司去世后,改嫁与杨雄;杨雄祖籍河南,因为“一身好武艺,面貌微黄”,而得绰号“病关索”。上梁山后,坐第三十二把交椅。

这“病”并非疾病的“病”,而是古汉语的使动用法,“使……病”,意思是让谁发愁、畏惧,有超过、赛过的意思。传说关索是关羽的三儿子,武功极为了得。“病关索”就是关索看了都犯愁。关索其实是关羽的第三个儿子,“因为杨雄武艺高强,关索面红,而他面黄,所以称之病关索,关索系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关羽之子,关平、关兴之弟。

在《水浒传》书中,潘巧云是大家公认的淫妇,潘巧云为何会红杏出墙?虽然有丈夫,但一至忙于公事,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美少妇等于在守活寡,又怎能不红杏出墙?…

《水浒传》中刻画的潘巧云,是传统意义上的“淫妇”典型。世人谈及《水浒传》中的淫妇,或说潘金莲,或曰潘巧云。

其实潘巧云有点儿冤!施耐庵楞是让年轻貌美,守寡年余、青春正富的潘巧云下嫁一个“病关索”,再让她一步步地由“红杏靠墙”直至“红杏出墙”,最终成了刀下之鬼,还被恼怒的杨雄碎尸,挂其五脏于树枝。

说潘巧云有点儿冤,并非赞同女人可不守妇道,无视贞操,而是此人之“出轨”实在是出之有因。我们且看那潘巧云何以“红杏出墙”来?

《水浒传》给潘巧云的出场“亮相”是:“摇摇摆摆地走出一个妇人来。”接着用了十五个排比,从头发一直描写到腿儿,又说她是“二八佳人体似酥”。可见,作者把潘巧云定性为一个年轻美艳又有些轻佻的女子。

潘巧云生于农历七月七牛郎织女相会那天,先嫁给一王姓押司,王押司死后守寡一年有余,再嫁蓟州两院押狱杨雄。就杨雄而言,他能娶一寡妇为妻,足见这潘巧云有吸引人之处;对潘巧云来说,刚守寡一年多,又是正富青春的年龄,无论是从心理还是生理,都需要当丈夫的去体贴安抚。小俩口成亲不足一年,本来应该是新婚燕尔,卿卿我我。但原著中却至少留下三处伏笔或者说是“败笔”,足以反映出这杨雄虽娶潘巧云为妻,却是长期不曾“作为”或很少“作为”;

(1)第四十四回,杨雄“面色微黄”,所以都称他为“病关索”。无论从中医还是西医的角度看,这面色发黄都可能是身体某处的病兆。

(2)第四十五回,潘巧云告诉那“秃和尚”裴如海说:“我的老公,一个月倒有二十来日当牢上宿。”这农历一个月至多三十天,而杨雄有二十几天夜不归宿,让潘巧云独守空房。原著如此设计,也许是为潘巧云的“出轨”创造一个时间与空间上的便利,但却露出一大破绽,即潘巧云似乎在守“活寡”。

(3)第四十五回,说那杨雄这一天回来安歇,潘巧云待他吃了晚饭,洗了手脚,却去请潘父对杨雄说第二天上报恩寺许愿之事。接着便写道“当晚无话,各自歇了。次日五更,杨雄起来,自去画卯,承应官府。”从中可看出这杨雄对潘巧云是多么的冷落。你想,本来一个月中就有二十几天不归宿,好不容易俩口子团聚,却是“当晚无话,各自歇了”。这岂不像在逼迫潘巧云走上邪路!

这潘巧云终究非逆来顺受之辈,也许她在心里暗暗地骂那杨雄:好你个“病秧子”,竟敢让本娘子守“活寡”,那就休怪老娘弄顶“绿帽子”给你戴上。

所谓无巧不成书。之后恰巧是潘巧云前夫两周年祭日做功德法事,引出了早对潘巧云垂涎三尺的“海公法师”裴如海。于是,潘与裴便勾搭成奸。

由此看来,不忍守“活寡”的潘巧云偷和尚,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逼上梁山”。只不过杨雄上梁山成为受人尊敬的好汉,而潘巧云“上梁山”则成千夫所指的“淫妇”,死于乱刀还让人拍手称快。其间道德观念与价值标准的巨大反差,似乎耐人寻味!(刘昌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