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侯爵周亚夫饿死文化 |
分类: 史话 |
在中国历史上贵为侯爵、名将身份的被饿死的不多,但在大汉时期确实存在这样的怪事,周亚夫便是其中的一例。
周亚夫(?─公元前143),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与汉高祖刘邦是同乡。其父周勃是西汉的开国元勋。周亚夫为绛侯周勃次子,起初,他的哥哥周胜承袭绛侯爵位,后因长兄周胜犯罪被废,于是,汉文帝选周勃子孙中有贤德者为侯,众人推举周亚夫,遂封周亚夫为条侯,继承了爵位,初任河内守。
周亚夫是西汉的功臣。周亚夫一生最大的功绩为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中央专制皇权和地方王国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景帝接受晁错所上《削藩策》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削藩之举激起了诸王的强烈反对,决定反汉。于是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西王印、胶东王雄渠,以吴王濞为首发动了吴楚七国判乱。吴王濞起兵广陵(今江苏扬州),有众二十余万,还兼领楚国兵。他置粮仓于淮南的东阳,并派遣间谍和游军深入肴渑地区活动。吴楚军渡过淮水,向西进攻,是叛乱的主力。胶西等国叛军共攻齐王将闾据守的临淄,赵国则约匈奴联兵犯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将军往击吴楚,派郦寄击赵,栾布击齐地诸叛国,并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齐、赵兵。在吴楚军西向攻取洛阳的道路中,景帝弟刘武的封国梁国横亘其间。吴楚军破梁军于梁国南面的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当时周亚夫率汉军屯于梁国以北的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他不救梁国之急,而以轻兵南下,夺取泗水入淮之口(在今江苏洪泽境),截断吴楚军的粮道,使其陷入困境。结果吴军一败涂地,士卒多饥死叛散。周亚夫派精兵追击,吴王濞率败卒数千遁走,退保长江以南的丹徒(今江苏镇江)。汉遣人策动吴军中的东越人反吴。东越人杀吴王濞,楚王戊也军败自杀。
在齐地,汉将栾布率军进逼,胶西、胶东、淄川、济南诸王或自杀,或伏诛。在赵地,赵王遂撤兵坚守邯郸,郦寄攻之不下。匈奴人知道吴楚兵败,也不肯入汉边助赵。栾布平定齐地诸国后,还军与郦寄共同引水灌邯郸城,邯郸城破,赵王遂自杀。七国之乱的平定,仅用了三个月,巩固了削藩政策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汉高祖分封子弟为大国所引起的矛盾,并为汉武帝以“推恩策”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但周亚夫在战斗中以大局出发,致梁国于不顾,从而得罪了梁孝王。
周亚夫陷入是非的旋涡。周亚夫性格直率,秉章办事、作风严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生戎马倥偬,在错综复杂的官场斗争中难免陷入是非的旋涡,在诸多重大事情上与汉景帝相佐。最严重的是在废立太字的问题上,太子没有大恶不能立而废,周亚夫坚决地拥护太子刘荣,而汉景帝因为宫廷之争,也为其社稷考虑,执意废掉皇长子刘荣,改立太子刘彘,即后来的汉武帝刘彻。君臣之间的矛盾激化,梁孝王又屡次说他坏话,致遭汉景帝猜忌。中元三年(前147年)被免去丞相职务,赋闲在家。
周亚夫是两朝元老,影响力与能力都非同小可,汉景帝依然要给他一个机会,哪怕是做做样子也好。一次,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席上,只摆出一大块肉,四方平整,既无刀叉也无餐具,周亚夫一看就急了,马上就去找主管要餐具。汉景帝视而笑曰:“你还不知足吗?(此不足君所乎?)”周亚夫是一根筋,根本无法理解汉景帝的用意,只好悻悻离去。汉景帝是想借此告诫周亚夫,没有皇帝的帮助,就算是到嘴的肉,你也吃不到,所以不可强行违抗皇帝的旨意。汉景帝指着周亚夫的背影,说出了一句极其可怕的话:“这绝不是一个能够侍奉少主之人!”由此埋下了后来的杀身之祸。
周亚夫被诬陷谋反绝食吐血而死。后元元年(前143年),周亚夫的儿子想父亲戎马一生,就托人在军械库买了500套铠甲,准备日后为父亲陪葬。在汉代,私人购买军械是违法的事情。不想,在运输铠甲过程中,拖欠了民工搬运费,民工一气之下告了状,说周家置办军火欲谋反。汉景帝一看,周亚夫的儿子,又牵扯到了周亚夫,立即批转查办。廷尉府派人到周亚夫家中调查,周亚夫根本不买帐,闭口不语,不屑回答。景帝借此将周亚夫投入了监狱。在廷尉府,廷尉问周亚夫:“你想造反吗?(君侯欲反邪?)”周亚夫回答:“我买的是殉葬品,怎么能说是造反呢?”(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廷尉狡辩道:“你即使不在地上造反,也想在地下造反(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周亚夫怒斥,而主审官却肆意污辱。这样,一代名将周亚夫绝食五日,吐血而死,他的封国也被被撤除。(刘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