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悠扬品三国】英雄袁绍最终失败是败于曹操吗

(2012-07-02 10:17:57)
标签:

袁绍

许昌

曹操

田丰

官渡之战

分类: 品读三国

袁绍是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官至大将军、太尉,领冀州牧,持节总督幽青并冀四州。封邺侯,是东汉西园八校尉之一、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其史书为十三路),也是三国时代前期势力最强的诸侯。

袁绍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在朝廷上下有众多盘根错节的政治关系网。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于建安七年(202)病死。

曹操、刘备、孙权均不及袁绍,但最后均超越他。他被推为盟主,却没有统帅和驾驭的方法与能力;他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极佳机遇,但机会从他身边擦肩而过,最后落得后悔不迭;他手下才俊众多,但用人不善,最终分崩离析,他只落得在忧郁中病死。袁绍的最终失败,不是败于曹操,而是败于自身的, 

袁绍的缺陷多谋寡断。刘备、孙权、袁绍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曹操就不一样,多谋善断是曹操最大的优势。在袁绍作为军旅统帅的生涯中,他确实色厉胆薄,多谋寡断,正当袁绍在内宫大肆屠戮宦官的时候,董卓率领军队抵达洛阳西郊与少帝和陈留王相遇。董卓无意中捡到一张王牌,喜滋滋的带着军队浩浩荡荡地开进洛阳城。目睹董卓八面威风,不可一世的模样,刚刚从泰山募兵回到洛阳的鲍信忧虑地对袁绍说:“董卓拥有强兵,居心叵测,如果不能及早采取措施,就要陷入被动,如果乘他长途行军,士马劳顿,发起突然袭击,还能擒拿他。”袁绍见董卓兵强马壮,心里害怕,不敢轻举妄动。鲍信不觉非常失望,带兵回泰山去了。

袁绍不善于启用能人。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拥有七十万大军征讨曹操,手下本来有众多有谋有勇之将才,但他不善用人,将一个嗜酒如命的淳于琼派去乌巢把守袁军的命脉粮库;田丰、沮授这些有谋略的忠义之士要么被贬,要么获罪;还有张郃、高览这些勇将不被重用。特别是当与曹军在官渡相持了两个月多月的时侯,谋士许攸截获了曹操军粮告竭的重要军事情报,于是他向袁绍献计说:“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袭击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审时度势,这是一条击败曹军的妙计,兵贵神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但是,他不仅不采纳,反而说:“汝与曹操有旧,想今亦受他财贿,为他作奸细,啜赚吾军耳。”事有凑巧,时在邺城的许攸家族中有人犯法,被留守的审配抓进监狱,许攸大为不满,于是投奔曹操。许攸把嗜酒无备的将军淳于琼把守袁绍军粮库在乌巢的绝密情报告诉给曹操,在许攸的谋划下,曹操亲自领兵赴乌巢,袭击淳于琼。当曹操奔袭乌巢之时,袁军部将张郃主张救淳于琼,他对袁绍说:“曹操亲自出马,必然得手,那么事情就无可挽回了。”郭图却说:“不如现在发兵去进攻曹军大营。”袁绍认为郭图说得对,只要攻拔曹营,曹操就无家可归了。于是派高览、张郃率领重兵攻击曹营,而只派一支轻骑救援乌巢。高览、张郃攻营不下,乌巢大败的消息已经传来,二将无心恋战,竟自向曹军投降。袁绍全军大乱,一下子全垮了。慌忙之中,袁绍及长子袁谭各单骑逃遁,直奔黄河渡口,渡河至黎阳北岸。这一仗袁绍损失七、八万人,武器、辎重、图书、珍宝无数。当他跌跌撞撞走进部下蒋义渠营帐中时,握着蒋的手,无比伤感地说:“我把自己的脑袋都交给你了。”从此,使他一蹶不振。

袁绍刚愎自用不纳良言。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十月,汉献帝在杨奉等人的护卫下逃到曹阳,后面李傕率军穷追不舍。这时,沮授再次提醒袁绍把汉献帝这面旗帜抢到手。他说:“将军生于宰辅世家,以忠义匡济天下。目今皇上流离失所,宗庙受到毁坏。而州郡牧守以兴义兵为名,行兼并之实,没有一人起来保卫天子,抚宁百姓。现将军已经粗定州城,应该早迎大驾。在邺城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兵马以讨不臣。那时,还有谁能抵御!” 但是,袁绍没有采纳沮授的意见,以致失去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而曹操却毫不犹豫地抓住这个机会,把汉献帝迎到许昌,在许昌建都,这是袁绍始料未及的,他后悔不迭。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初,袁绍称帝不成,便决定把汉献帝从曹操手里抢过来。他任命审配、逢纪主持军事,田丰、荀谌、许攸充当谋士,颜良、文丑担任将帅,积极准备南下。当时,袁绍部下意见纷纭,监军沮授说:“近年来讨伐公孙瓒,连年兴兵,百姓疲惫不堪,仓库没有积蓄,赋役也十分沉重,这些都是令人忧虑的。现在我们不如先派使者给朝廷送上平定公孙瓒的捷报,并抓紧发展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赋役负担。如果捷报不能上达天子,那么我们可以上表谴责曹操封锁我们与朝廷的联系,那时就能出师黎阳,经略河南。我们还应该多造船只,修缮器械,派遣精骑,几路骚扰曹操的边境,使他们不得安宁。如此以逸待劳,在三年之内,就可不劳而定。” 但是,袁绍自恃地广兵强粮足,根本听不进沮授的忠告。袁绍还削弱了沮授的军权,把他统领的军队分成三部,其中两部分分别交给郭图和淳于琼。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元月,刘备杀徐州刺史车胄,背叛曹操,策应袁绍。曹操为消除后患,领兵攻打刘备。此时,田丰对袁绍说:“曹操东击刘备,一时不容易罢兵,明公如能举兵袭击他的后方,一定可以一往而胜。”但袁绍却以孩子有病为借口而拒之,田丰气冲冲地退了出来,边走边用拐杖狠狠敲着地面,说:“完了,没有希望了!千载难逢的时机,因为孩子有病就丢掉,可惜啊!”袁绍听说以后,恼羞成怒,从此疏远田丰。 
   待曹操击败刘备,还军官渡之后,袁绍才匆促决定出兵,田丰认为战机已失,再次进谏说:“曹操既然打败了刘备,现在许都不再是空虚的了。而且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常,兵众虽少,也不能等闲视之,所以不如作持久之计。将军据有山河之固,拥有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选拔精锐,分为奇兵,速速打击敌人势力薄弱的地区。他救右则击左,救左则击右,使敌人疲于奔命,百姓不得安居乐业。这样,我方还没疲劳,敌方已经困乏,不出三年,可以安坐而战胜它。如今放弃必胜的策略,以一战决定成败,倘若不能如愿,悔之晚矣!”袁绍不仅不听田丰的劝告,而且积前后之怨,加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把田丰拘押起来。官渡败后,有人对田丰说:“你必将受重用了。”田丰平静地回答说:“如出兵打胜了,我一定能够安全。如今兵败,我必死无疑。”果然,袁绍回到邺城,说:“我当初不听田丰之言,今天真的要让他笑话了。”于是下令杀了他。 
   袁绍最终失败不是败于曹操,而是失败于他的自身缺陷。(刘昌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