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草根品水浒】花和尚鲁智深出家当和尚并不情愿

(2012-05-07 09:02:36)
标签:

鲁达

关西

《水浒传》

文殊院

鲁智深

文化

分类: 草根品水浒

鲁智深是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的人物,生活在北宋年间,在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排第十三位。原名鲁达,当过提辖,又称鲁提辖智深。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出家当和尚时法名智深,绰号花和尚鲁智深。

【草根品水浒】花和尚鲁智深出家当和尚并不情愿
鲁智深

 

鲁智深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这一性格在《水浒传》中贯穿始终,从他对待金家父女和郑屠的不同态度就可以充分看出。当他倾听了金家父女对郑屠的血泪控诉后,就非常同情关心他们,主动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而对郑屠则怒不可遏,当即就要去打死他。由于史进、李忠的竭力劝阻才暂时按下心头怒火。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鲁达来到郑屠肉铺,以买肉为名,当众戏弄郑屠,杀他的威风,激他与自己斗打。

在“拳打”时,对郑屠采取“应口”要打,“讨饶”也要打的不调和态度,三拳便将他打死,为民除了害。鲁达与金家父女素不相识,与郑屠也无个人恩怨,他的作为充分表现了他爱憎分明的立场,见义勇为的高贵品质和对受压迫者扶危济困,对压迫者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鲁提辖在遇到金翠莲父女之前,压根就没想到过自己这辈子会当和尚,而鲁提辖最终当了和尚完全是被忽悠的结果。

从《水浒传》中看鲁提辖打死了镇关西,官府追捕得紧,形势所迫,无处藏身,好在赵员外热心周全,于是,鲁达在满怀感激之情的状态下欣然接受了赵员外的建议。再加上有人认为鲁达天生一副热心肠,好打抱不平,锄强扶弱,乐善好施,浑如罗汉转世,因此,出家几乎就是他冥冥之中本来的归宿。

其实鲁达对出家避祸的建议毫无思想准备,但是听金老汉一说,鲁达感到情况危急,一时手足无措,于是,不容多想就被迫接受了。但是,假定当时情况不那么危急,鲁达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笔者认为鲁达出于对以往俗世生活的留恋之心,肯定不会出家当和尚的!

为什么呢?笔者通过再阅《水浒传》,现解读如下;

1、鲁达当和尚的目的是避祸,但是除了出家,鲁达实际上还有其他的出路可供选择,甚至是更好的选择,因此没必要出家。比如:靠结识史进的关系投奔少华山落草;宋江、武松一样到柴大官人处避风;改头换面,隐姓埋名,重新生活;亡命江湖,四海为家,得过且过。

2、鲁达当了和尚后浑身不自在,很讨厌佛家弟子的生活,几乎处处格格不入。根据后面小说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鲁达自出家第一天起,就全不守一点出家人的规矩。而且鲁达极不认同自己和尚的身份,这一点,从他第一次酒醉后在文殊院大闹,骂众和尚是秃驴就看得出来。

3、鲁达心理上遭受重创,一时难以排解,出家并非自己情愿的。

4、鲁达出家是被动接受赵员外及金氏父女一伙人的建议,当时情况没有其它计策。

大家都明白,当了和尚真的能帮助鲁达逃脱官司吗?答案是:不能。对鲁达来说,当和尚唯一的好处,就便于暂时藏匿身份。但是,官府一旦查出僧侣中混迹有在逃犯,照样要逮捕归案,绳之于法的。因为大宋律法中并无规定:官民人等犯了法,只要舍身出家,就可以免以处罚。可见,如果鲁达在逃犯的身份真的泄露了,赵员外即便送鲁提辖当了和尚也没用。

那么,鲁达在逃犯的身份真的可能泄露吗?在当时肯定还没有!

因为后来的事实却是另一番光景:官府捕快们始终没有现身,且五台山文殊院的和尚们与鲁达相处几个月,尽管鲁达完全不守佛家弟子的规矩,但是没人想到鲁达是一个在逃犯,而且还背着人命官司,否则,凭他们对鲁达的厌恶之情,一定会去报官将其捉走。

虽然,鲁达最后离开了文殊院,但智真长老打发他的理由:并不是因为他东窗事发的缘故,而是鲁达还曾两次借酒大闹寺院的缘故。

由此可见,鲁达在逃犯的身份并未泄露,而是金老汉在赵员外的授意下,刻意制造了一个紧张气氛,并再一次对鲁达撒了谎。此举目的就是:赵员外及金氏父女都想尽快把鲁达这块烫手山芋从身边扔出去。于是,鲁达就这样糊里糊涂,并不情愿地当了和尚。

想一想鲁达的遭遇也真是够惨的!——前后不过两个月时间,自己一步步从提辖,变成逃犯,再从逃犯变成和尚。这对过去心高气傲的鲁达来说,真是一言难尽,够凄惨的啊!(文/刘昌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