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宋名妓李师师才情痴情文化 |
分类: 草根品水浒 |
李师师是中国古代十大才女之一,东京汴梁人,本姓王。据《东京梦华录》载:她父亲叫王寅,是官营染局的染匠,母亲生师师时因难产而离开人世。师师四岁时,父亲被诬为图谋不轨罪入狱,在狱中被折磨而死。失去父母后,师师成为孤儿,被青楼鸨母李妈妈看中,收为义女,改姓李。四岁开始学艺,教她琴棋书画、歌舞侍人,并成为了汴京名伎。
在《水浒传》里,李师师是个极其重要的人物,有关她的章节不多,但作用不小。宋江想招安,的确是花了不少心思,费了不少银子,走了不少后门,结果这一切都像打了水飘一样,石沉大海,看似热闹,毫无收效。最后还是通过燕青去打通关节,走枕头风,才得以实现。这里面的关键人物,便是李师师。没有李师师,宋江的招安是个梦,而且是个永久的梦。
宋江最后是否被招安,正史里大多是这么记载的,如《宋史•徽宗本纪》中曰:“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东京、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而《宋史•张叔夜传》又说:“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掳)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这些记载,均未提到过有招安之事。但在《靖康要录》中又有“侯蒙上书未若师师进言”一句。这《靖康要录》是南宋汪藻编纂的编年体史书,记载北宋末年,起自钦宗即位之前,迄于靖康二年五月。按此系年,以宋金和战诸事记载最详。“侯蒙上书未若师师进言”一句,也就是说,李师师是为宋江招安帮过忙的。
不管宋江招安,李师师是否帮过忙,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历史上确有李师师其人。
李师师与文人学士的风流情趣。李师师喜欢唱“新曲”,多为文人学士填词,因此李师师与这班人的关系密切。张先(北宋著名词人,又号张三影,《天仙子》是其代表作)还为她特别创了词牌,曰《师师令》。李师师与秦观的关系更为密切。秦观有《调笑令》十首,用诗词结合的方式创作而成。每首咏一个女子的故事,其中的《生查子》,就是咏李师师的,诗中有“看遍颍川花,不如师师好”,就是赞颂李师师的。他在贬谪郴州时,在旅舍写下《踏莎行•雾失楼台》,据说是为怀念李师师而作。李师师还写有和诗,诗的末句“为我流白潇洒去”,就回应了秦观“为谁流下潇洒去”的问号,可见友情非比一般。周邦彦有首《一落索》词,曰: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据宋人陈鹄《耆旧续闻》中说,这首词就是周邦彦写给李师师的。周邦彦为什么要写这首词呢?据说由于宋代新旧两党的斗争,苏轼一贬再贬,秦观也被贬谪至郴州,周邦彦也外放去庐州。朋友们一个个被逐,李师师痛苦不已,出现周词中所说的容颜“长皱”、“玉箫闲久”、“倚栏愁”的状态。周邦彦回京见李师师如此情况,便写下《一落索》以劝慰。李师师也有不少佳作传世,这在宋代张端义的《贵月录》里还可看到,这里不一一列举了。从许多宋代文化名流都与之交往这一情况看,也可旁证李师师的才学。
作为一个色艺双佳的名妓,既是“歌舞神仙女”,又是“风流花月魁”,《水浒传》第七十二回,是通过燕青的眼睛来看她的貌美。书中用了“端的有沉鱼落燕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燕青见了,纳头便拜”。为什么拜呢?有诗为证:
少年声价冠青楼,玉貌花颜世罕俦。万乘时垂睿卷,何惭壮士便低头。
宋江是个“不近女色”的人,见了李师师,也大为心动,心猿意马,忘乎所以。先是口滑,揎拳裸袖,指指点点,很失理;后是“大丈夫饮酒,何用小杯”、“连饮数锺”,乘酒兴,索得纸笔,献词一首,很失态,也得意忘形,难怪李逵看见宋江和李师师喝的那么尽兴,会气的“头上毛发倒竖起来,一肚子怒气正没发付处”。
李师师与宋徽宗的暧昧恋情。李师师的才艺、美色也使宋徽宗心动,据《青泥莲花记》载:“东京角妓李师师,住金线巷,色艺冠绝。徽宗自政和后,多微行,乘小轿子,数内臣导从往李师师家”(到了《水浒传》里,作者更是丑化这位嫖客皇帝,去李师师家不是“乘小轿子”,而是从皇宫挖了一条地道,走起来更方便,又不招人耳目)。到后来,据史料载,宋徽宗也不乘轿去李师师家,干脆把她招进宫中,册封为瀛国夫人(一曰李明妃,见《大宋宣和遗事》)。这些在宋代无名氏写的《李师师外传》中也都写的很详尽。
李师师与宋徽宗的暧昧,可以肯定,而且关系甚笃。如果宋江走过李师师的后门的话,那么《靖康要录》中“侯蒙上书未若师师进言”就完全有这个可能。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宋江是一支流动性很大的起义武装,他有可能去走这关节,去乞求招安吗?再说,他起义的目的,无非是想夺取政权。政权还未夺,就想到招安,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就小了。强大时,在到处流动,弱小时,想招安,人家也不允。
李师师相助梁山泊人成了招安大事,除了受了钱财,喜欢燕青等原因外,我认为还由于李师师的见识与经历有关。风月中人按理最应当理解江湖人士,他们往往都有难言的人生际遇,有种种辛酸,他们的道德观、是非观不同于正常社会。李师师有幸傍上了皇帝,但她没有得意忘形,依然明白自己的身份。能对梁山泊人给予“同情的理解”。
侠肝义胆的李师师,向皇帝引荐了燕青,燕青报告了宋江真心想招安一事。没有师师的引荐,梁山泊人不可能被招安,宋江被招安的愿望实现,李师师功不可没。
总之,李师师是北宋年间的一个奇特的传奇女子,她那不为人知的才情与痴情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湖南刘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