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西民俗风情(43):请簸箕姑娘

(2011-05-23 22:27:04)
标签:

麻阳民俗

请簸箕姑娘

湘西

文化

分类: 湘西锦江民俗风情

大家知不知道麻阳民间有个“请簸箕姑娘”的习俗,就是用传统的簸箕反过来在上面插根筷子,然后在桌上铺层米,接下来就可以问簸箕姑娘问题,她会在米上写下相应的答案,请看…….

 

                     请簸箕姑娘

早就听说湘西南麻阳民间有“请簸箕姑娘”的习俗。民间都说:看不见摸不着的“簸箕姑娘”可不一般,她有着能掐会算的能力,很是灵验。一直以来,“请簸箕姑娘”被披上神秘的色彩。
    那是80年读高一的七月某一天,获悉高村镇菜园村民间又有人“请簸箕姑娘”了,我等有幸前往现场体验。
    为了“请簸箕姑娘”, 菜园村的一家菜农请老司在家里设了香坛,当时屋内已是烟雾袅绕,满满当当站了一屋的人,村里几位铁杆神迷老太太都在,客厅中间的方桌上一对燃得正旺的蜡烛,中间的香炉里已经插了好几股清香,和一般拜佛敬神不一样的是,小方桌的桌面上平铺了一层约0.5公分的大米,这位菜农的老婆和另一人坐在方桌的两侧,一人一只手抬着一只簸箕,细看这簸箕就是一般人家用的那种竹簸箕,簸箕平时用手拿的那一面中间位置上插着一根吃饭的筷子,看到这里我有点失望,不是说悬空的么?簸箕倒扣在桌面的一层米上,还要两个人抬着簸箕的两边离桌面5公分左右,用那根插在上面的筷子在米上留下一些痕迹,说白了就是桌面一层米当纸,筷子当笔,倒扣簸箕当笔的把手,谁是写手-------不知道!我去看的时候刚好碰上在外欠了一屁股债的胡老二老婆跪在方桌前面求问:婆奇姑娘!我家胡老二在外面人家欠他钱,你知道是多少吗?刚问完,一屋人的眼神包括我全转移到簸箕上,神了,簸箕通过插着的筷子开始慢慢在米上画了3个圈,又画了个不认识的符号,我正想最后画的是什么,胡老二老婆就说了,"8000是不是",我仔细看了看,有点象8!这时胡老二老婆笑嘻嘻得抿着嘴,腼腆的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了!一旁的几位老太太惊讶的瞪着眼连说了好几个"灵验!灵验!"

菜园村的滕阿姨是当地一位有名的“民俗专家”,她一边整理着物件,一边介绍说,“请簸箕姑娘”在高村镇菜园村老早就有了,早在她小时候就看着大人们在搞。至于这个习俗究竟延续了多久?她也搞不清楚。
    高村镇文化站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请簸箕姑娘”是麻阳七月初一至十四习俗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许“请簸箕姑娘”与七月鬼节一样,源于明代,兴于清代。“请簸箕姑娘”,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欢聚的形式也很有特色,传承性很强,有着一定的文化背景,但归根究底,是节俗活动的一个娱乐项目。因为流程简单,便于传承,又有较强的娱乐性,所以一直流传至今。
    这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在麻阳乡村特别是上山区,80年代初,七月鬼节期间最风盛请簸箕姑娘祈祷平安、幸福、四季丰收。活动形式一般以家族、邻居会聚一起举行。屋内外点上亮灯,堂前放着一张小方桌,小方桌的桌面上平铺一层大米,选两位姑娘坐在方桌的两侧,一人一只手抬着一只簸箕,然后,姑娘们静下心来念念有词,邀请簸箕姑娘。簸箕自然会按顺时针方向不停地摇摆起来。此时,问年龄、问亲情、问年成等等。簸箕便会答复写字。旁人里三层外三层围观,既好奇又开心。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请簸箕姑娘”的习俗,90年七月初十的晚上我又观看了“请簸箕姑娘”,只见两位小姑娘陆续从自家赶来。主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筷子放在簸箕中间,簸箕被倒扣过来。
    现场有一位老司与两位姑娘一起轻声同诵:“簸箕神,圆灵灵,剪刀烙铁做媒人,花给你戴,粉给你搨(搽),请你簸箕姑娘来看灯。今年灯不比往年灯,四四方方角牌灯,两头尖尖橄榄灯,七手八脚稻蟹灯,抲鱼人喜爱是鱼灯。”就这样,往复念诵不停。
    大概十几分钟过去了,簸箕一直稳稳当当,几乎纹丝不动。念诵仍在持续……不知不觉中,簸箕渐渐地摆动起来。但也不是很规律,一会儿圆一些,一会儿歪一些,这样持续了好一会。老司高声说:“簸箕姑娘,你来了否?来了的话你就画圆一些”……。
    在场的一位男生说;他小时候也亲手把持过簸箕下的筷子,当时自己也没用力,的确是有一股很强的力量在推动簸箕。
    面对大家喜欢又信奉的习俗活动,也许不宜过分打听因由。但大家欢聚一堂,簸箕动起来的缘由也许不显得那么重要。
    一位中年妇女说,等簸箕姑娘数目算准确了,再向“簸箕姑娘”请问其他问题。而此时,我有事先行离开,测试还在进行中……
    事后,一位在现场老人告诉说,那晚,“簸箕姑娘”为他测年龄,连续给他测了好多次,第四次才“算”准。有的说,“簸箕姑娘”很灵验,有的说,不灵。灵也罢,不灵也罢,“簸箕姑娘”给我们带来的欢娱时光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就是“请簸箕姑娘”习俗带给人们的娱乐价值,其神秘感也是她的传承魅力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