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三钗》 矫情点了吧

(2012-02-09 11:18:49)
标签:

十三钗

张艺谋

矫情

情结

意趣

娱乐

分类: 随想随说

本来不想写《十三钗》了,因为我无意中看过两篇我认为的,写的挺好的关于《十三钗》的博文。一个题目好像叫“十三钗的屁股”,一个大概是叫“国殇也香艳”吧?这些文看下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我可以写的份了,感觉基本无语了,可写的空间有限了。又本来我上年底时就说了:少发文,多发呆,可写可不写的就省省了。可是,怎么着又赶脚不写那么一小下,怪对不起张艺谋那6个亿的。

 

我就是觉得张艺谋有某种情结。这种情结在他很多的大片里,在奥运开幕式里都有体现。这情结是什么我又一时说不好。在十三钗这部片子里,我觉得那种情结就体现在旗袍的性感和秦淮河的风月中。而且看得出,张艺谋很痴迷于此境,也自得于此道。也不是这东西就不能表现,只是张艺谋选错了地方。正像那博友说的,国殇呀!怎么能如此做香艳状处理呢?

 

我还觉得张艺谋有些矫情大劲了。

 

严歌苓是现如今很红很有人气的女作家和编剧。严歌苓的作品我看的不多,但我敢肯定,十三钗应该不是严歌苓最好的作品。人一名气大难免就犯矫情,就会撒欢儿地表现自己,觉得怎么着都乖,都有市场,都博眼球。正如那女博友所说,金陵十三钗的名字,严歌苓就矫情了。

 

问题是当严歌苓这个小矫情遇到了张艺谋这个大矫情,问题邪乎了!小矫情被张艺谋放成大矫情,进而加入张氏的某种情结,某种意向,某种意趣。。。

 

张艺谋不愧是摄影出身,镜头很会替他说话。张艺谋的镜头营造着符合张氏美的意境。我不想说张艺谋是个低俗的人。我只是觉得,只要什么意向符合他张氏的审美需求,不管是亡国恨还是骨肉痛,张艺谋都会拜倒的她的石榴裙下。

 

“南京大屠杀”,是我一直不敢,不愿意,不自在面对的画面。太怵目惊心了!……那些清秀的有教养的南京市民被拖进坑里,,,被掩土,,,被,,,我就觉得这画面让我太无法从容面对了!每每触及我都会沉思良久,不能自拔。。。那段历史是中国人永远的痛!

 

“南京大屠杀”,我们可以不提,因为我们伤不起。但不等于我们可以忘记。永远都不要!也不是说我们对日本人就这样世世代代仇恨下去。在这段历史面前,我们需要的也许更是反思!反思我们,这么大个国何以被那么小个国欺负成如此状?我们应该恨我们自己!

所以,我们不愿意看到,这段历史的沉重被张艺谋的丰乳肥臀消解掉了。

 

不是说我们就得跟快乐和轻松有仇,整天背着历史的沉重做沉痛状。但是,想一想,假如,假如我们中国欺负了日本,搞了一个惨绝人寰的“东京大屠杀”,日本人会怎样?会对这段历史作轻松状消解吗?会弄出个“东京14钗”的屁股晃来晃去,晃去6个亿吗?别忘了,靖国神社!到今天还供奉着呢!何况。。。

 

在这段历史面前,搞丰乳肥臀,搞香艳状,搞秦淮河风月,,,恐怕连日本人都得瞧不起我们!日本人也是很能娱乐的吧?日本的娱乐业,色情业是不在世界上都很有名头呀?但是日本人知道什么事上绝对不能轻松!

 

你看陆川的《可可西里》和《南京!南京!》,那是生冷坚硬的东西,咯得人生疼生疼的!看着很难受,但是它是中国人的维生素。而张艺谋这个东西,在那个惨烈的大事件面前,他给你的是软处理,你会感到很轻松。但这也许就是张艺谋捞钱的地方:让你轻松舒服了,你好愿意看,你看了你就掏钱了。但我就是觉得,该沉重的东西,为什么要轻松呢?中国人都变成阿Q那样的脑袋好吗?

 

我不是说旗袍情结就不能表现,我还有旗袍情结呢。我不想说秦淮河的风月就不配表现,古往今来的很多文人不是都有这情愫吗?我甚至觉得那些秦淮河的女子,秦淮河的风情,历史上那些才子佳人的吟风弄月,过去是,将来也一定会是被某些文人骚客书上一笔的,那也未尝不可,那也是某种文化样态嘛。

 

其实你仔细品味那个故事,倒也挺值得一书的,倒也挺感人的。

一个大事件下,那样一个窘境的地步,人性发生了前后不同的变化。

先是学生们对妓女们的反感……妓女们对学生们的本能的对抗……甚至是女人们对一个男人的某种情愫而相互产生了醋意……

后来妓女们要替学生们挺身而出也是很自然的,不那么牵强。因为学生们要跳楼,妓女们为了哄她们下来,就说了要替你们去应付日本兵……之后,因为要兑现自己的话,愿意不愿意也就只有去的份了,也就真去了!

像“荆轲刺秦”似的,很有“壮士一去不回还”的态势,又被张艺谋处理的仪式感很强的。这正是张艺谋大显身手的地方。这也无妨了,电影嘛,总有艺术处理之需要的,何况人家是抱着赴死的决绝。

我甚至觉得那个教父和墨玉在那样的一个情况下发生了情欲,也是可以理解的,是符合特定环境下人物的特定表现的,是符合人性的。。。

 

还是感觉做作的成分太大。那个神父一天晚上就能把所以的头发拉直,修剪,,,又要给所有的人化妆,,,又把一个瘫痪的汽车在没有任何零件的情况下修好,,,还要和墨玉云雨,,,他可真神!不愧叫神父。

艺术处理也不能脱离生活实际不是?这也不是神话片!这也许是个好故事,平实点表现也许更有艺术魅力。你这样玄乎,魅力倒谈不上了。

而且那些妓女的做派也过于夸张和程式化。。。

 

我尤其不知道张艺谋为什么要用6个亿来搞这么柔软香艳的一个电影?我觉得,这电影本可以600万就齐了。干嘛整进去6个亿呀!

 

6个亿!我的天!那得污染多少水域才能整出6个亿的GDP呀?得生产多少假冒伪劣商品?得多少儿童被三聚氰胺毒害?得多少民工的心血管系统被地沟油毁损……?才能整出6 个亿的利税呀!

 

就算是你张艺谋自己的钱,你也不能这么造呀!何况还那什么,,,尤其是你是要捞回来的!

我就非常不理解中国的导演为什么那么能砸钱?还憋着要从老百姓的兜里掏出更多的钱!同国际接轨,就得从从老百姓兜里掏钱,PK得过欧美开始吗?你情怀的大,境界的高,为什么不同托尔斯泰看齐呢?

 

我是觉得,张艺谋你不要用国殇来说事,又用香艳博眼球。你什么都要呀!本来你就是特别想兜售你的张氏情结的,但你又一定要弄个大题材。冯小刚用“唐山大地震”这个做西装的料子做了一个小裤衩,张艺谋则用“南京大屠杀”的更正装的料子做了一个更香艳的小裤衩,哦,是个香艳的小文胸。。。你们这些大男人呀!要说女性导演弄了个妖气的“新版红楼梦”,弄了个“孔子谈情”,都那什么点,你们这些大男人的,也这么小情小趣儿的,你们是不缺了点啥呀?

 

我知道,张艺谋也好,严歌苓也好,都想表现一下人性。但我觉得,张艺谋和严歌苓自以为轰轰烈烈地表现了一把人性,但其《十三钗》人性的表现是表浅的。

 

妓女当然也是小人物了,值得同情了。在某种特定的场合表现出人性善的一面,这也是自然的。妓女也是人!也会这样的。为什么要把妓女拿出来说事呢?你特别强调妓女也有善的一面反倒是对妓女的低看和歧视了。

那又为什么要表现妓女的善呢?还不是妓女更有故事,更有看点!其实还是有那么点矫情了。

 

不妨拿张艺谋和张爱玲,和托尔斯泰比较一下。

张爱玲也写大事件下的小人物的命运。比如《倾城之恋》就是典型的这类小说。张爱玲处理的更自我了,甚或更小女人情怀了,但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张爱玲是个大作家。

 

我是这样认为的,这是因为,尽管张爱玲表现的世界很小,很自我,但是那种看世界的眼力,那种对人性的穿透,那种人生的宿命感,决定了张爱玲作品的大格局。

 

我们再看托尔斯泰。托翁是最能表现大时代或大背景下小人物命运的大作家。绝不忽略大时代下的个体命运,是托翁悲悯情怀的最直接体现。

 

我们很容易体味到,托翁是怎样的情怀投注到小人物身上。而张艺谋的张氏情结,张氏噱头,张氏意向,张氏情趣,,,表现的多是他张艺谋自己。。。

 

我忽然感到我这文又写长了,打住!关于这层意思下回分解吧。

 

 

 

http://s6/small/63eeae6ahb87f4a6925b5&690矫情点了吧" TITLE="《十三钗》 矫情点了吧"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