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张爱玲敏感情怀人性宿命文化 |
分类: 随想随说 |
http://s1/bmiddle/63eeae6ah9f8243df4be0&690冷漠外表下一颗敏感的心" TITLE="张爱玲 |
我这脑子就是飘忽不定。不知怎么的,呆着呆着就想到张爱玲所写的一个情景:张爱玲在伤兵避难所里给自己弄夜宵。那个人又开始嚎叫了:疼呀!快救救我!……叫声凄厉。张爱玲只顾吃自己的。她写到,我不理他……我恨那个人!恨他在那里痛苦!她又提及那个人在两天后的一个早晨死去了。他死去了,她好像还挺高兴的…… 张爱玲的这些文字非常轻描淡写,甚至你看不出她感情的波澜和情绪的倾向。寥寥的文字,亦没有什么评说。但我就想:她为什么要写到这些? |
一个人痛苦,另一个人不适,是这个人对那个人的痛苦有感觉。也就是说,他对这个不是自己身上的痛苦是敏感的,而不是麻木的。张爱玲并不是她的文字中表现的,她在痛苦面前无动于衷。无动也许,于衷就未必了。外表也许“冷漠”,心未必不纠结。
张爱玲说食品,说战时饥饿中的人对食物的感觉,说那种小女人的对美食的贪恋和馋嘴……她在说这些的时候,又好似不经意地提及了某种苦难的场景。好像她一直在说吃的,而且也不乏小女人的心思。但是,在张爱玲的画面中,苦难进来了。尽管她所提及的苦难,好似是不经意间的一个小孔里进来的。张爱玲的复杂就在这里,她是透过人性看某种场景的。而这人性又往往是拿自我作模板的。
张爱玲是直面人生的。张爱玲是用另外的方式表达对这个世界苦难的悲悯,很多的时候甚至是一种无奈和放任的态度。
小女人时的张爱玲,不乏小资情调:冰激凌呀,花旗袍呀,摩登时尚呀,但这绝对是个有大情怀的女人。她很聪明,以致看透了人生。她不希望这个世界有苦难,但有些东西也许是注定的。既然是注定的,她也就取放任态度了。与其让她去做徒劳的努力,她更愿意享受眼前一切可享受的。
当然,这个恨里也不排除那个人让她纠结了。她既不愿意去帮他,又不愿意他让她纠结。张爱玲的复杂也就在这里,这就是人性。
http://s5/small/63eeae6ah9f8495310f54&690冷漠外表下一颗敏感的心" TITLE="张爱玲 http://s16/small/63eeae6ah9f8485343fff&690冷漠外表下一颗敏感的心" TITLE="张爱玲 |
http://s13/bmiddle/63eeae6ah9f848a13e52c&690冷漠外表下一颗敏感的心" TITLE="张爱玲 |
有些人面冷,是因为他心热。比如鲁迅。张爱玲某种程度上也是这样的人。张爱玲冷漠,难说她的心不是热的。她对这个世界是敏的。也只有敏的才是热的。如果一个人不敏,痛苦就在那里,他就是麻木得感觉不到。只要这痛苦不在自己身上,就是天大的痛苦,他也是麻木的。那他就不会有热心。所谓麻木不仁嘛。麻木的就是不仁的。张爱玲的热是隐藏在对人性的审视里,甚至是对自己人性的坦露中的。包括她弟弟,求到她的门下,让她收留他,张爱玲还是把他撵回父亲那里。她为什么要写到这些?因为这也是她内心的痛。
有时候不是自私不自私就能让另一个生命的命运改变的。张爱玲是看穿一切的人。既然……莫不……但是不代表她的内心不纠结,不难受。
张爱玲倒是用她的冷来表现对这个世界的恨和抵触。世界为什么是这个德性?
张爱玲的文字是苍凉的,因她对这个世界失望;张爱玲那无处不在的对世间万物的宿命感,是她对生命的哀歌。她不是只顾活她自己的,尽管她常常退缩到自己的小空间之内。
张爱玲,小情趣下的大情怀;张爱玲,冷漠外表下一颗易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