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典是怎样炼成的?

(2010-09-20 11:07:06)
标签:

经典

87版红楼梦

王扶林

王立平

红楼梦歌曲

分类: 感觉人事

    我以为,经典除了才气,还一定是打磨出来的。而这才气里又必是有种叫纯粹的东西。而这打磨的过程,又多是心血熬炼到某种神性的眷顾的过程。文学作品是这样,电影电视歌曲以及所有的艺术作品无不是这样。

 

    还说《红楼梦》。我喜欢王扶林的87版《红楼梦》。当时看的时候就觉得这电视剧咋这么好呢!后来又多次看,每看到一次都被红楼梦的画面和人物所倾倒,都被红楼梦的音乐所打动。红楼梦在我心里早已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经典之一了。

 

    尽管王扶林这个导演不甚有名气。但我觉得王扶林对《红楼梦》的拍摄是有种理念在里的。这种理念是现今的导演难有的。这种理念叫做纯粹。而尽管王立平在音乐界也不甚显赫,但《红楼梦》的音乐却奠定了他在民族音乐中的地位。《红楼梦》的音乐那是才气+心血+缘分的结晶。

 

    为了纯粹,王扶林不用业已成名的演员,他不要那种表演味儿,他和新版《红楼梦》一样用新人,但是他对新人的启用可不是不负责任的乱用。为期3、4年的培训,等于是这些新人大学毕业了,才开始拍电视剧。演员的贵气,灵秀,风韵都是自然流露的。让人感觉演员的表演,既是青涩的,纯净的,又是的自然、丰富的。对表现红楼梦的意蕴和内涵的把握很到位。这种深入人物骨髓的东西的把握和提炼,我想在现今几十年内也就王扶林能做到吧。

 

    而《红楼梦》的音乐那除了才华,那也是生命和心血熬炼成的神性的果实。王扶林就认定王立平做《红楼梦》的音乐制作人了。非他莫属了。王立平是作品证明其才华的。而王立平的《红楼梦》的音乐又是咋出来的?那是有大音乐家苦苦煎熬一年不得遂愿,在就要崩溃的时候,忽然上天眷顾了一样,让那么美妙打动古今的乐符飘到了王立平的面前。王立平战栗着谱出曲子。曲子谱完,王立平放声大哭。真像是生孩子呀!比生孩子还要难得多得多!那是怎样的才气与心血和缘分打造的孩子呀!

 

    就算你有才气,经典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得到的。经典的过程就像孕育生命的过程,这过程是不可复制的。

 

    经典是这样炼成的!李少红,你行吗?

 

    这些年,听说每年都有上千部的电视剧要挤上荧屏。都打破了头,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但是上来了又怎样呢?观众又得到了什么呢?手握遥控器,你就看吧,换10个台,也没有一个画面让你觉得像那么回事的。都说中国的老百姓素质差,总吃这种东西,一点也没有营养的精神垃圾,素质上哪好得了去?

 

    电影导演呢,又都中了大片的魔了。吴宇森的赤壁我实在是不知道有什么好!这个世界级的大导演这些年鼓捣的东西让我真的是很困惑。

 

    我不知道什么是大片。我理解的大片就是此前西方的一种大制作、大场面、大投资的电影。对于一些战争等的大场面,人家有钱有实力就可以做得场面大,场面逼真且有震撼力。是不中国这几年也有俩镚子儿了?导演们便都着了大片的魔了。但是中国这些年的大片,我就没看出什么好来。每每大片出笼,我的心都是沉重的:完了!又两个亿进去了!还得从老百姓兜里掏出几个亿!老百姓又要被打劫了……我就寻思:有拍大片那钱干点啥不好?

 

    我不知道大片的钱为什么要花在那么弱智的画面上:大大的阵仗,盾的海洋,箭的礼花,人的卡通的武装……夸张的箭头,夸张的飞行,夸张的人,夸张的动作,这种通常三岁孩子因为被吸引注意力而感到好玩的画面,为什么大量、通篇地出现在成人的电影里呢?为什么导演们就那么热衷此道呢?因为一个镜头不惜砸进去几千上亿元?是,你大导演要艺术的手法,你有你意向的表现。问题是你的意向又怎么着了?对中华文化和大众审美又怎么着了?不知道导演们怎么就认定观众喜欢这种视觉的冲击?而且这种冲击还是夸张的,空洞的,弱者的。是不是觉得中国人还不够傻呀?观众就不能看看更有点内涵的东西吗?

 

    你别说,导演邪性,观众也邪性。那样无厘头的碎片的拼凑,那样莫名的大场面的视觉的轰炸,那样空洞的热闹的铺排……观众傻头傻脑地走出电影院,本来就傻的中国人怕是更加地傻上加傻了。邪性的是大片还真就有市场!但是如此不知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恶性循环,导演们就乐得循环下去吗?也不能说有市场你就一个劲地让受众吃这个呀!导演们是不太没有正事了?而观众是不也太好将就了?

 

    中国人就永远这么吃着注水狗肉看着无厘头大片吧。真是一幅物质与精神好生活的图景!

 

    无论是吴宇森的《赤壁》,还是张艺谋的《英雄》,还是陈凯歌的《无极》,这些当初都卯足了劲准备传世的大片,怕是中国电影的一场场噩梦。但是,国际上获奖,国内捞钱,让他们在大片的噩梦中沉醉不醒。

 

    中国的导演是怎么的了?要么就是大片,要么就是烂片,要么就是翻拍。钱是砸不出经典来的,挤破头地争档期也争不出经典的,翻拍更翻不出经典的。

 

    像中国这样的欠发达国家,民智亟待开启的国度,该多拍些经典的“小片”。像《围城》这样的电视剧不是很好吗?也没花什么大钱。反正我每次看都觉得津津有味。我觉得这就是经典:经看!而那些大片,看过一遍怕是也要后悔!何以能叫经典呢?

    什么时候导演们能冷静下来,少拍些!再少拍些!!一旦你动了拍摄的邪念,你就要反复问自己:经典是怎样炼成的?

【北蕴南风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