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O2生活潮》是本不错的小杂志,设计清新,内容可人,正如它封面上的小解注“城市氧气生活”,想必一定能在小众里能找到不少知音。
但是它有个小小的悲哀,就是后下手为弱,比包益民做的那本《PPAPER》出的晚,如果《O2生活潮》能在两年前做,那么小小悲哀将瞬间转化成大大自豪。但是,借鉴包先生的后果比较严重。这在国内已经不是头一回了,之前还有本号称香港制造的《Mstyle》几乎完全照搬了《PPAPER》的版式,甚至抄到每一根分割线的粗细,这不禁让人诧异了,同样都是广告人出生,同样都是做本讲究创意生活方式的小众杂志,有什么勇气有什么理由去复制一本杂志?既然有了印刷的钱,有了做杂志的决心和想法,难道不能在版式上独辟蹊径?难不成国际出版条例中规定小众创意生活杂志一定得用这种线条色块的设计?难道这些所谓的创意人士忙着业务竟然不知道当今的科技发达能够让包先生瞬间知道有本抄袭自己的杂志?为什么国内制造偏要向其他地区看齐?难道自个儿吃饭不觉得难以下咽吗......太多的问号,实在匪夷所思。
矮子里拔长子,《O2生活潮》还算好,至少栏题,栏目的划分都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一些小细节例如“提一下”的帖士,很有想法。客观的说,这本杂志做到第6期,内容已经要比《PPAPER》好看了,为什么?因为它更讲究生活方式。《PPAPER》的内容越来越乏善可陈,包先生始终想做大,想采访够厉害的角色,这就导致了杂志整体性的失衡,光是靠自说自话是没有未来的。近两期的《PPAPER》逐渐轮为5分钟就能看完的厕所读物,而包先生的作秀也渐行渐远,只有他能自圆其说。那么,这就是《O2生活潮》自勉的最大动力,接触不到大师,就把生活里的好玩意儿挖透说透,反而来得更加质朴。
看看“生活好品/good for
life”介绍的东西多有意思,却为什么不能换个版式呢?看看第6期教大家自己做“无牌良品”的专题多么有新意,却为什么死要在文字外弄个粗线框里面用浅色块衬字呢?看看封面上手绘感觉的图片多么清新,却为什么一定要去弄个被抄烂了的Wallpaper版式呢,包先生都已经借鉴过了,你们怎么还当新鲜哪?改掉这三点,杂志口碑立马提升10倍不止。
世界有多大,消息就有多灵通,千万不要给大家一个这样的解释:我们在大陆做,别人看不到,互不侵犯,相安无事。用眼睛想想,能去买小众杂志的人肯定都是有想法的人,各自心中一杆秤,一旦你批上了狼皮做羊,结果就只有两个,被乱棍打死,或者被鄙视至死。就算你这狼皮下的羊儿再美,也看不到,摸不着。因为你在别人的眼中,永远是狼,失去了羊格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