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刷白,解构

(2006-09-24 14:43:00)
标签:

杂谈

前段时间在香港公差,特意去了趟Masion Martin Margiela和Ann Demeulemeester,两者在安兰街相邻的门店。报着极为欣赏的态度留意每个细节的同时,感叹时装的形态在两位比利时人的笔画下如此奇妙,这种奇妙不是让人无法触及的incredible,而是“原来这样也可以”的Fantastic,同样惊为天人,但具有相当的亲和力。相信很多跟我同辈的时装设计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于是在国内纷纷玩起了自己的概念,因为有了范例指导,而这种形式确实十分好模仿,其中两大要点就是先统统刷白后纷纷解构。
 
于是,在刷白的情况下,一些被定义为High Street Fashion的设计师品牌店在上海街头冒起。至于这些店在国内的第一参考对象就是王一扬的ZUCZUG,梅龙镇广场专门店是其标志,虽然现已装修成色彩感强烈的塑料包装形式,但当时第一个版本的白色设计,确实得到无数同行赞赏。不久,长乐路就有了家one by one,我的一些朋友,当然也是王一扬的学生,诟病其为模仿,但我却觉得未尝不可?谁都可以使用白色,用了白色就像了,就算是模仿,只要之后做出自己的东西自己的品牌,也不错。果然,现在王一扬老师玩软体雕塑了,one by one也成为了上海High Street Fashion设计师店的代表。前不久,原先在one by one中出售作品的高欣,在长乐路另一边也开了自己专门店,Even Penniless,同样的是刷白。
 
然后,便是解构,当年王一扬在香港开出专门店,被港人比喻为Martin Margiela + Yohji Yamamot + Victor & Rolf。张达回来后也继续了在安特卫普学到的精髓,翘翘和高欣前赴后继。先于他们的马可也是走的这条路,从设计到出版的书籍极为比利时,连从不露面接受采访也和Martin Margiela值得一提。可以说,影响中国年轻一代设计师的人,并非Balenciga,Pirre Cardin什么历史性以及学院派的大师,而是那些充满个性的独立时装艺术家,Martin Margiela,Tsumori Chisato,Véronique Branquinho...有个性的有概念的,是这批人的借鉴对象及发展方向。
 
有次参加活动,和《VOGUE》的几个编辑打趣,咱也一起弄个店面,别装修了,统一刷白,然后拨样,肯定生意好,尤其咱本身就是媒体,高兴的话就自己炒炒。真的,这也未尝不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Congradulations
后一篇:我不想做骗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