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很喜欢用这样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MB,好像要受刑一样,很不情愿,很痛苦,很纠结,九九八十一难,从地狱里爬出来,然后才能成功。过分的强调了这些东西,而没有享受奋斗的过程,创业的激情,难道顶风冒雪不是很浪漫的事情吗?
西方人则更多的认为创业是找到了一个社会需求,想做那么一件事情,有那么一个想法,有个感觉,想把他做好,很有兴趣,很兴奋,很快乐,坚持下去很帅。
举例说google的创始人,我们很喜欢说人家在车库里办公,好像依此激励我们的创业者,但是对他们来说,有什么条件就用什么条件了,也没见他们天天出来说这回事,他们说的最多的还是搜索引擎的未来,科技的未来,互联网的未来。
2.我们喜欢在成败之间,去分析人的性格,基因,感情因素等等一堆问题。包括职场,不由自主的会去分析同事的人品如何啊,品德如何啊,做错事了是不是故意的啊......特别阴险。
而西方的思维逻辑,更多的是看你是否抓住了时代机遇,是否有远见卓识,只要你没有违反法律,在公司你把事情做好,结果做出来,管你什么动机,什么不单纯的想法,只要你遵守公司制度把事情做好就行了。
3.我们很容易相信“坚持就能成功”,我始终对此嗤之以鼻。但是太多人把我创业过程中的坚持看作“坚持下去就是成功”,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今天参会的来自美国的天使投资人说,尽快尝试,发现错了,立即调整,做不成的就放弃,失去机会就放弃,再找下一个机会。
那么在正确的方向上坚持,就能成功吗?也不一定。还有方法,实力,个人强项弱项太多因素了。
所以,我现在看来正确的认识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毫无任何感情因素和面子因素的,认为自己要做下去,能够成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且头脑中从没有放弃过一件事情,根本没有想过“坚持”这个字眼。一说坚持就觉得跟死撑一样。
4.我们的缺点是什么?我们的弱项是什么?
恐怕很多人很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露怯”。
事实上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要做“高大全”的形象是十分可怕的。
我们社会的惯性是喜欢在说一个人/一个企业好的时候,高大全,什么都好。
一旦不好的时候,抓住一个问题,无限放大,搞死为止。
很虚伪,很不宽容,很不客观,群体性的这种行为。
今天会上讨论的一个问题即:一个企业必须要能够清晰的向投资人描述自己的弱项是什么,采用哪些手段了是自己的弱项产生的影响最小,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
我看到很多人写商业计划书,说自己只有一个弱项,那就是“政策风险”,意思是,只要不是党不让干,就一定干成,万无一失。
很容易从激情演变成膨胀,最后盲目导致失败。
-------------在“移动开发者大会”之间的思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