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营养师华阳
营养师华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62
  • 关注人气: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盐的故事(1)食盐对人体的重要性

(2014-02-06 22:35:02)
标签:

股票

分类: 原创营养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盐的故事(1

食盐对人体的重要性
http://s9/mw690/001PsGahty6GnRch64068&690

 开门七件事是古代中国平民百姓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已成为中国的谚语。从“开门”(即开始家庭一天正常运作之时或持家,维持生计),就都离不开七件维持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分别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盐自古以来在中国家庭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说明盐是人们的必需品。盐不仅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

人不吃盐不行,吃盐过少也会造成体内的含钠量过低,发生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因此如何健康吃盐成为我和大家探讨的话题,希望给大家在吃盐方面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今天笔者和大家讲讲食盐对人体的重要性。

 

 


食盐是烹饪中最常用的调味料之一,学名为氯化钠(化学式NaCl),白色结晶体,吸湿性强,应存放于干燥处。食盐也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为宜。

食盐在自然界里分布很广。海水里含有丰富的食盐。盐湖盐井和盐矿中也蕴藏着食盐。我国有极为丰富的食盐资源。食盐的制法:工业上用海水晒盐或用井水、盐湖水煮盐,使食盐晶体析出。这样制得的食盐含有较多的杂质,叫做粗盐。粗盐经溶解、沉淀、过滤、蒸发,可制得精盐。食盐的咸味是钠离子产生的,但是食盐对人体的作用,不仅仅只是调味,而是维持了人体的渗透压的平衡,和其它的生理需求。如果仅仅只是咸味,也不是任何咸味的盐都可以代替的,很多盐类对人体是有毒害作用的。 

    食盐是人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成人体内所含钠离子的总量约为60g,其中80%存在于细胞外液,即在血浆和细胞间液中。氯离子也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下列几点。 

   1)、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钠离子和氯离子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钾离子和磷酸氢根离子是维持细胞内渗透压的主要离子,在细胞外的阳离子总量中,钠离子占90%以上,在阴离子总量中,氯离子占70%左右。所以,食盐在维持渗透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人体内水的流向。 

   2)、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形成的碳酸氢钠,在血液中有缓冲作用。这时,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在血浆和血红细胞之间也有一种平衡。当碳酸氢根从血红细胞中渗透出来的时候,血红细胞中阴离子数目减小氯离子就进入血红细胞中,以维持电性的平衡。反之,也是这样。 

   3)、氯离子在体内参与胃酸的生成胃液呈强酸性,pH0.91.5,它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盐酸和粘液。胃体腺中的壁细胞能够分泌盐酸,细胞壁把HCO3-输入血液而分泌出H+进入胃液,这时Cl-从血液中经壁细胞进入胃液,以保持电性平衡。这样强的盐酸在因为胃体腺里有一种粘液细胞,分泌出来的粘液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约(11.5)mm厚的粘液层,这粘液层常被称为胃粘膜的屏障,在酸的侵袭下,胃粘膜不致被消化酶所消化而形成溃疡。但饮酒会削弱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往往增大引起胃溃疡的可能性。 

   4)、食盐在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上也有作用。当细胞外液大量损失(如流血过多、出汗过多)或食物里缺乏食盐时,体内钠离子的含量减少,钾离子从细胞进入血液,会发生血液变浓、尿少、皮肤变黄等病症。食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吃盐过量对人体有害无益。科学家们研究的结果表明:盐能使人体“水化”,就是说盐对水有某种吸附力,人体内盐分多了,要求水分也相应地增加,从而使过多的水分滞留在体内,因此引起高血压。有人调查过日本东京北部地区居民的饮食习惯,他们平均每天吃盐25克,患高血压的人占全体居民的3040%;在世界的另一些地区,每天吃盐只515克,患高血压的只有810%;生活在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每天吃盐量低于5克,几乎没有患高血压的。因此,专家们建议,成年人每天的吃盐量,最好不要超过6克。 

    因此食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它不仅仅只是调味,而是维持了人体的渗透压的平衡,和其它的生理需求。食盐在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上也有作用,可见食盐对我们人体的重要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