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今文博:古代玉簪的用途与含义

(2020-03-26 13:37:18)
标签:

文物鉴定

古董

古玉

玉器

玉簪

分类: 文物/艺术品
文/北京古今文博鉴定中心

古人痴玉,常以玉比人。在中国,文字有五千年的历史,唐诗只有千余年,而宋瓷不到千年,唯有玉,源远流长,玉文化贯穿于华夏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历朝不绝。有人问,玉石冰凉,非温软馨香之物,凭什么得到人们青睐?然而在这繁华热闹的烟火人间,又有什么是比“清冷”更耐人寻味的呢?

古今文博:古代玉簪的用途与含义
【玉簪初为笄礼之用】
玉簪又称“笄”,古代女子用来绾定发髻的发饰,它也是簪、钗的鼻祖。在古代,女子满15岁就被视为成年,若已经许嫁,便可梳成人的发髻,这时候就需要用到笄,女子成年礼“及笄”也就是这个意思。贵族女子在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笄礼非常唯美:一头长发,一根发笄,细心梳成秀美的发髻,郑重簪上发笄…纤长玲珑的笄,固冠于发,绾青丝作云髻,为每个青涩未褪的年轻女子赋予一派优雅气质,那心情恐怕完全不亚于现代女性第一次戴上钻戒,宛若心有五味,难以言表。

古今文博:古代玉簪的用途与含义
【玉簪亦为爱情的象征】
在诸多玉饰中,女子对玉簪可谓情有独钟。玉簪也叫玉钗,玉搔头,古代女子的常用头饰,也是男女的定情信物,而且很多时候是男子送给心爱的女子,以向她表明心意,若女子收下玉簪,则代表她接受男子的追求。古代恋人之间还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折断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心爱的人,一半自己留着,等到再次相见的时候再合在一起。所以,玉簪也就成为了爱情的象征。

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就表达了这种伤别离情之意。

《西京杂记》卷二记载,“ 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相传汉武帝有一次去爱妃李夫人宫中,突感头痒,便拔下她头上的玉簪搔痒,故此得别名——玉搔头,这个消息也很快传遍后宫,宫里宫外女子一时以玉簪为尚,以致长安玉价爆涨。

古今文博:古代玉簪的用途与含义
【步摇,上有坠珠,步则动摇也】

说到步摇,不妨先读一读南朝才女沈满愿的诗,看看古人眼中的步摇是什么样子的:

《咏步摇花》
珠华萦翡翠,宝叶间金琼。
剪荷不似制,为花如自生。
低枝拂绣领,微步动瑶瑛。
但令云髻插,峨眉本易成。

步摇是玉簪升级演变而来,簪尾以金银、玉石、珍珠为坠,走路时簪上装饰会随着步伐而摇动,因行步则生摇,所以被称作步摇。相比玉簪,步摇工艺精湛,造型更加优美典雅,给人一种摇曳生姿之感,宋明以来一直流传,其形制与材质都是等级与身份的象征。佳人碎步款款,弱柳扶风,头上云髻高耸,步摇下坠串珠,光华灿灿,行则花枝低垂,瑶瑛微动,顾盼之间楚楚动人。沈满愿的这首诗写的就是古代女子佩戴珠宝首饰时莲步轻移,摇曳生姿的景象,可以想象,步摇作为一种华美繁复的首饰,一步一摇,流光溢彩,衬得女子姣好的容貌更加动人。

古今文博:古代玉簪的用途与含义
【诗人将玉簪比作女子的眼泪】
李白曾有诗云:“狂风吹却妾心断,玉箸并堕菱花前”,玉箸,泪也。为什么一代诗仙会将女子的眼泪比作玉簪呢?古时候,无论宫闱嫔妃,还是闺阁小姐,及笄之年都会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玉簪,这支玉簪就是古时女子的成长节点,代表着她不再是父母羽翼下不谙世事的孩童,即将嫁作人妇,去经历人情世故。纤细精致的玉簪,挽起的不仅是女子的童真,更是嫁做人妇的勇敢。

古今文博:古代玉簪的用途与含义
北京古今文博鉴定中心提示:玉簪看似温婉素净,对玉石材料的选择和雕刻工艺的要求却是十分严格。首先在选材上要保证所选玉石肉质无明显瑕疵,无纹无裂;其次在雕刻打磨的过程中,玉簪十分容易断裂,要做到每一个工序都完美,有很大的难度。在玉雕工艺并不发达的古代,纯手工做出一支玉簪是非常难得的。
(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公众号“古今文博”)

古今文博:古代玉簪的用途与含义
文物鉴定,评估交易,在线鉴宝,免费拍卖
古玩字画,古钱币,瓷器,玉器,杂项,古家具,文玩珠宝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17号京瑞大厦
我们的艺术品商店: https://koudai.com/?userid=1723852680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北京古今文博鉴定中心竭诚为您服务!

微信号:13120161156
古今文博:古代玉簪的用途与含义

微信号:13641337874
古今文博:古代玉簪的用途与含义

公众号:古今文博
古今文博:古代玉簪的用途与含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