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声声

分类: 感悟生活 |
山村七月,知了在小院外的银杏树和核桃树上不停地叫着。夜晚我在小院外和邻居们乘凉时,大家说现在的知了比三五年前少了许多,也许是喷洒农药和人们捉知了的原因吧,大家猜测着。我想,此时,大山深处应该是蝉声如歌的场景吧。
我约了一位朋友向之莱山走去。之莱山脚下的院下村的山路边是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果农们正在忙碌着收摘阳梨,我们刚走到大山脚下,耳边就传来断断续续的蝉声了。我们继续往前走,在古莱山院遗址处坐下休息,夏季里多日的雨水,让之莱山上的林木葱茏浓郁,绿草如茵。“方桥压月”“三岛十州”“高山鱼池”等古莱山院的景点都掩映在林木草丛中了。莱山脚下果农们收摘阳梨劳动的谈话声已经远在我们身后了,回响在我们耳边的便是那此起彼伏的蝉声了。那蝉声来自远处山峰的松林间,来自眼前的灌木丛中,只听这儿停歇,那儿响起,一只蝉鸣,引起众蝉高歌,衔接的那么恰到好处。那声音或轻柔委婉,或高亢激昂,或雄伟嘹亮,在之莱山的山谷间回旋着。那高亢的蝉声,让我们身边山涧下泉水的声音低沉了许多。之莱山上如歌的蝉声和山涧里潺潺的流水声交融着,那是夏日里之莱山里动听的主旋律,那如歌的蝉声不逊色于一场大型音乐会呢。张潮在《幽梦影》中告诉我们“夏听蝉声”,作为听众,夏日的蝉声,是给我们一种美的感觉的。
蝉,作为一种昆虫,它是入的诗和画的。齐白石笔下的芭蕉蝉栩栩如生,张潮在《幽梦影》中说“蝉为虫中之夷齐”《寒蝉赋》中称蝉有五德。“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虞世南借物咏志,“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辛弃疾笔下是乡村夏夜蝉鸣的景色。这里有许多历史的典故,有的典故我不明白。蝉俗称为知了,我对蝉这个俗称是很感兴趣的,我在百度上搜索“知了”这个词语时,许多解释中有“知道智慧和无我知足”等意思。这种对于“知了”的解释便有了文化上的印象了。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是这样描写蝉的:“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知了的一生以树木花草为家,以露水为食,几年的等待,只为换取夏季的一曲高歌,待秋风划过山林时,它的生存便终结了,知了声声,诠释着夏天生命的精彩,此时,我想起了快手中一个短视频里关于人生的一句话“人生两个至境最难得;一个是知道,一个是知足,知道自己想要的,知足自己拥有的”。据说这句话是《道德经》里的,我没有考证过。丛蝉的生活习性和生命的过程,蝉对于自己得到的生活环境是满足的,我是这样认为的。这也许是蝉五德中以苦为乐的品德吧。知了声声,那是知了为热爱生命和人类而歌,倾听蝉声,给我们许多人生的感悟与思索!
夏天里的之莱山,因为蝉声的渲染而充满着一片生机和活力。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身后那跌宕起伏的蝉声依然是那么高亢激昂,那些热爱生活的知了们,你们放声歌唱吧。我们明年相约在这个季节!
发表在 2022年9月16日《今日龙口》报【文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