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09-12-30 15:53:49)
标签:

杂谈

分类: 呕心沥血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词语。

  2积累文中的词语,并能够运用。

  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顺序。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能运用。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小标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听过小萝卜头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搜集的故事资料。

  2、谈话:和小萝卜头比起来,觉得自己幸福吗? 

    3、导入语:是啊,没有祖国的强大,哪有人民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不能忘怀那些为了新中国的解放献出热血,青春,甚至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真实的英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人们称他们为----狼牙山五壮士。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提问:你是怎样预习课文的?通过预习有哪些收获?(提示:可从识字,词义,感受等方面谈。)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出五位英雄的名字。

  2、谈话:在读一篇文章时,应当首先解决生字.词。

   (1)同桌互认生字。

   (2)出示生字.词语:龙王庙.任务.葛振林.吼声.满腔怒火.崎岖.尸体.斩钉截铁.坠落山涧.雹子.仇恨.眺望.日寇.抡.绷着脸.嗖

     指名认读,并正音。注意:绷是多音字,这里读běng

   (3)说一说:你还能给哪些生字组词?再多种方式熟读。

   (3)交流写字体会:哪些字的哪些笔画要看仔细?特别容易错的字可现场写两个。

  三、读文积累,梳理顺序。。
  谈话:除了这些词语,文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积累的好词语。下面我们就边读边积累。

    1、指名分段读课文。

    听的要求:①听的过程中,勾画出你认为好的词语。②评价别人的读。

      2、共同评价:从你认为值得改正和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两方面评价。  

      3、汇报三个你积累的词语,并选一个说一句话。   

   (引导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恰当运用词语。)

      4、提问: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哪些段落是事情的起因?(第一自然段)哪些段落是事情的结果?(第五至第九自然段)

      5、快速阅读这几段,说说写了什么。(根据学生概括的段意提炼出小标题)  

      6、照样子试着概括结果部分的小标题,可小组合作进行。

      7、汇报.评议:谁的小标题好?

      8、把自己勾画的词语抄写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

 

 马宝玉  葛振林  宋学义  胡德林  胡德才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设计意图

    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等设计了《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的教案。

    在导入时,我考虑到了本单元的要求: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并运用资料的习惯,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讲小萝卜头的故事这个环节。课堂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展示的平台,让有这种行动的学生有用武之地,也通过这种交流,让平时不爱收集的学生产生去做的欲望,激发他们收集.整理.运用课外资料的兴趣。接着让学生把自己和小萝卜头的生活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对革命先烈产生由衷的敬意。

    检查预习这个环节是我上课前两天加上去的。因为我发现:虽然一直在要求学生要预习课文,但有些学生对怎样预习课文还是很迷茫,而教师一五一十的说教学生根本听不进去。所以,让学生来说预习的方法,用学生的经验来说话,这样的预习方法更可行,更可信,更有说服力。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识字的能力,但识字的准确性还需要教师的检查,指导。这一课的生字较多,有10个要求会认的字和14个要求会写的字。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首先安排了同桌互认生字,旨在以生带生,即让会认的学生教一教不会认的学生。这样,会的学生不会觉得无事可做,不会的学生也多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接着在指名认读生字时候,及时发现和更正学生不准确的读音,并通过多读的方式达到全体学生准确认读生字词的目的。至于写字,在课堂上没有作过多的强调,因为课前已经要求学生去写了,所以只交流了一下写字心得:在写字的时候哪些笔画要特别注意?像“葛”这种特别容易错的字,就要求学生在识记后立刻写两个加强巩固。

    积累运用词语是本堂课的重点。以前总是要求学生说出一个一个词语的意思,结果总是课堂上会说,课后就说不出来了,作业中也不会做。于是,我想到了理解词语的另一个方法:运用。首先,要求学生在听别人读的时候勾画出自己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然后汇报自己积累的词语。因为时间的关系,只要求学生说出三个自己积累的好词语,并选其中一个说一句话。大家来评议:在这句话中这个词语用得是否恰当?如果用法不当,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不恰当,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运用它。

    给文章的各部分加上小标题是本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用得方法是多读。听别人读,自己读,一读再读,然后读与说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记叙顺序的基础上,先找出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并通过反复读概括出段意,然后根据段意提炼出一个词语或短语作为小标题。有了这个范本后,经过部分的小标题就留给学生自主完成。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提供了小组合作的方式供选择。最后的汇报和评议,旨在让学生相互学习和提高。

    板书设计本着一目了然,突出重点的原则,写出了五位壮士的名字和课文各部分的小标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女儿的名字
后一篇:稚言稚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