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的小站——亭塘<<
标签:
滇越铁路昆河铁路米轨铁路云南 |
分类: 铁路考察 |
亭塘站位于今昆河线的倮姑站至波渡箐站之间,里程为K350+845,该站的名称曾误写为“停塘”,它是以车站山脚下的苗族小村命名的。亭塘站距滇越铁路上的著名工程——人字桥,只有区区2.2千米,是离该桥最近的一座小站。
不论是亭塘站还是亭塘村的名字,听上去都与水有关,但实际上这里没有水塘,不过其它的水倒是很多。该地深处南溪河支流四岔河的河谷中,河道两侧都是大山,山坡陡峭、悬崖林立。从远处看,这一带的山都具有类似贵州和广西的喀斯特外形特征:山峰小而尖,一座一座的就像驼峰一般,且多奇峰怪石。山中深沟纵横,多溪流和龙潭(云南人对泉眼的称呼),植被茂密,气候非常湿润,夏秋季蝉鸣不断,常见蛇蜥、蛙蟾等两爬类动物。
相较于身边最近且知名度极高的人字桥,亭塘站可谓是非常低调,几乎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因为这座曾经的站上不仅没有站牌名称、没有站台;甚至连个正式的站房也没有,看上去根本不像个火车站该有的模样,所以很多路过这里的人都不知道它的名称和性质;只有在铁路史志或运营里程表中才能查到它的存在。在一段很矮的围墙里面,一栋三层的砖混结构办公兼宿舍楼矗立在山坡边,可以看出它一楼的转角间曾经作为行车室使用;旁边还有另一栋两层的工区宿舍楼和围墙外的瓦房小厕所,以上这些就是站上的所有建筑了;正线旁边有一段已被废弃的站线,岔道、道砟和枕木已残缺不全。由于车站建在坡道和曲线上,可以看到那段废弃站线的河口端(同时也是下坡端)一直延伸到了第118号隧道(昆河线K351+107处)的昆明端洞门右侧,并和正线形成反向坡道,这应该是用作下坡方向的避难线。
亭塘站增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之间,是解放后昆河线扩大运能改造的第一批产物,车站为五等中间站。实际上在米轨客运时期,它承担的是类似乘降所的作用,现今早已被关闭,只留下工务段的线路工区驻扎于此。亭塘站与两端倮姑和波渡箐站的区间内,都是昆河线上的桥隧密集路段。从倮姑经亭塘至波渡箐站这14.1千米的路程内,总计有10座桥梁(含人字桥)、29座隧道和明洞,其中隧道密度之大堪称是全线之冠,平均每1千米有约两座。
现在昆河线上的货运列车仍然要从亭塘站的正线上经过,工区也依旧在默默地维护着线路,只有曾经的客运历史为才能证明它的一小丝存在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