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2/mw690/001Ps1Jhgy6Qm5ossspd1&690
1984年由谢晋(1923~2008)导演的经典战争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是国内第一部反映对越自卫还击战题材的影视作品。而同年,著名的“两山轮战”也在云南东南部的文山进行着。其实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里,中国和越南的局部军事冲突一直断断续续地存在。云南的红河方向,是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的主要战场之一,滇越铁路(现称昆河铁路)作为当时云南通往战区的唯一铁路,发挥了不小的运输作用,一些有关该条铁路的影像出现于对越自卫还击战题材的作品中也是理所当然的。
《高山下的花环》电影海报和剧照(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上传者):
http://s6/mw690/001Ps1Jhgy6Qm5tWIbb45&690
http://s15/mw690/001Ps1Jhgy6Qm67f63Qbe&690
http://s16/mw690/001Ps1Jhgy6Qm67Wyn57f&690
http://s13/mw690/001Ps1Jhgy6Qm69kSe0ec&690
http://s8/mw690/001Ps1Jhgy6Qm6acObl87&690
http://s16/mw690/001Ps1Jhgy6Qm6b68cD6f&690
回到开头,《高山下的花环》后半部分的情节是战争结束后,连长梁三喜的妻子和母亲在山东老家接到他牺牲的消息后,赶到千里之外云南的部队驻地去。影片于96分45秒处出现了一段婆媳俩刚下火车、走在一座无名小站上的镜头,其间她们还向车站岔道旁的扳道员问路,而旁边站线上是一列刚刚启动朝昆明方向驶去的米轨客车。按常理来说她们乘坐的应该是开往蚂蝗堡(河口方向)的客车,可能是画面需要把镜头如此安排,一般不熟悉滇越铁路的人也不会去计较这些细节。牵引客车的机车是一台东方红21型米轨内燃机车;机后一位是一节P30型棚车;后面是30型系列的绿皮客车。先来说说机车,东方红21型机车是云南米轨铁路上的第一型内燃机车,从1978年开始至1984年全部换装完毕,前后分两批制造共102台,1985年蒸汽机车彻底退出米轨历史舞台。拍电影那时,东方红21型机车也才换装了短短几年,算是米轨全线上最新型的牵引机车了,不过放在1979年的剧情中就显得不真实了,何况片中这台070号机车是1984年才生产的第二批改进型。机车后面挂的P30型棚车有木制和钢制两种,为P25型棚车的替代车型,至今仍有少量深红色涂装的钢制版作为救援列车使用(P30J),电影中的这辆则是黑色涂装的钢制型。客运列车加挂的棚车主要是当作行李车、代客车、家畜车等用途,而挂棚车的客列一般都是混合客车。米轨30型系列的绿皮客车是准轨22型系列的缩小版,用于代替此前法国制造的33型木制客车,现今云南米轨上还有行邮(XU30)和宿营(JY30)两种型号在运行。因为边境战争的影响,滇越铁路的国际联运继抗日战争后第二次中断,处于安全的考虑,当时客车的终点只到达蚂蝗堡车站,距离国境站山腰还有8.3千米,距昆河线终点河口站则有14.5千米。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恢复直河口的客运。影片中的火车是向昆明方向驶去的,表明连长的妻子和母亲所乘的那列客车到达马街后,站上应该是交会了一列从蚂蝗堡驶来的客车,因为东方红21型机车是用2端开倒车,是在蚂蝗堡换向作业的。
电影中出现的小站镜头及问路情节:
http://s12/mw690/001Ps1Jhgy6Qm5Y8Dqj5b&690
http://s13/mw690/001Ps1Jhgy6Qm635I16bc&690
http://s2/mw690/001Ps1Jhgy6Qm63XDDX61&690
http://s4/mw690/001Ps1Jhgy6Qm64MJ6rc3&690
片中的小站具体是哪座,上面提到的几座都不是,而是蚂蝗堡往北、还在南溪之上的马街车站。马街站位于滇越铁路K28+660处(今昆河线K435+697处),建于1909年,是滇越铁路上的第一批法式车站,等级为四等小站。1957年铁道兵修复碧河段时作为远期预留站封存,1979年因对越自卫还击战爆发、铁路运量增加而恢复开站。自对越自卫还击战以来,马街站一直作为车站用到1993年,才降格为乘降所,原先的站线也停用,只保留站房和正线供旅客乘降。《高山下的花环》是1984年摄制的,所以影片中的马街站还在使用,侧线、道岔、扳道房、值班员一应俱全。2003年6月,随着昆明到河口客运的停开,乘降所也就失去了意义,原先的车站就只剩工务段工区驻扎了。
http://s4/mw690/001Ps1Jhgy6Qm6hdmkba3&690
http://s3/mw690/001Ps1Jhgy6Qm7shwt462&690
http://s12/mw690/001Ps1Jhgy6Qm6i8YfV6b&690
http://s2/mw690/001Ps1Jhgy6Qm6iZhbr01&690
http://s13/mw690/001Ps1Jhgy6Qm6vHOEcdc&690
如今,片子画面里那个车站昆明端的扳道房之剩下一堆青砖基座遗迹,只有它旁边的白色路桩和远处的石砌挡墙见证了小站的变迁;而法式的站房仍然矗立,只是它也早已被水泥改造成了现代的式样。2009年我初次徒步来到马街站时,小站的部分站线还在,后来也于2013年被拆除了。现在的马街站里,依旧大树参天,落叶满地,静悄悄地只听得见鸟叫声......追忆起小站往日的喧闹,不由得感叹岁月无情,该走的东西永远都留不住。
http://s5/mw690/001Ps1Jhgy6Qm6le08Ab4&690
http://s6/mw690/001Ps1Jhgy6Qm6rSX1r05&690
http://s6/mw690/001Ps1Jhgy6Qm6xmLjf85&690
电影中小站情节之后出现的这座吊桥是横跨南溪河上属于南溪农场马街队的老吊桥(现已被新桥替换)
http://s6/mw690/001Ps1Jhgy6Qm6CIP53c5&690
http://s12/mw690/001Ps1Jhgy6VZiHUaNRab&690
几年前,在屏边至河口一线的滇越铁路上,还能见到持枪猎户的身影,如今随着野生动物的减少,现在也没有人打猎了
http://s13/mw690/001Ps1Jhgy6Qm6Dzodeac&690
>>>完<<<</font>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