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w690/63ebec2bgd82ab6c438bc&690
2012年12月6日凌晨,新建的、所谓的“沪昆铁路六沾复线”梅花山至凤凰山段在宣威市乐丰乡的背开柱拨接,贵昆铁路六沾段老线被替代,这条云南历史上的第一条准轨铁路就此完全画上了句号。
贵昆铁路东起贵州贵阳,西抵云南昆明,全长643千米,原设计为滇黔铁路暨内昆铁路南段,于1958年开工建设,1962年因国家经济调整而停工。1964年声势浩大的“西南三线建设”大会战开始,贵昆铁路复工。由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统一指挥、铁道兵第一、五、六师、铁道部第二工程局等建设单位参与施工,1966年建成通车,是云南的第一条准轨铁路,也是连接云贵两省的钢铁大动脉。在贵昆铁路老线即将废弃前夕,我和战友一行人踏上了前往乌蒙山的征途,去探寻这条传奇铁路背后那些被人遗忘的历史。
http://s5/mw690/001Ps1Jhgy6PXfvjKPad4&690
见证梅花山
梅花山是贵昆铁路上的一个重要地点,当年全线的控制性工程——梅花山隧道就在这里。梅花山海拔2019米,是黔西地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三岔河与可渡河分别处在山的南北两侧。3968米的梅花山隧道是贵昆铁路全线上最长的隧道,是控制全线工期的重点工程,在当年也是全国最长的几座铁路隧道之一。它通过5大断层并14条暗河,施工过程中在出口平行导坑发生岩溶大量涌水,经铁道兵官兵日夜奋战得以克服,还组织快速施工创造了双口月成洞630米的好成绩。在梅花山隧道的建设过程中,有25名铁道兵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一行听说这25名烈士当年就安葬在山顶的烈士墓地中,但由于时间已晚,只能待以后再行瞻仰之了。
http://s7/mw690/63ebec2bgd8094bcd4386&690
http://s16/mw690/63ebec2bgd809733056af&690
穿过将近4千米的梅花山隧道后,来到一座深山小村曹家沟,再穿过1884米的蜈蚣岭隧道,就到了观音岩大桥——当年贵昆铁路的东西接轨点。1966年3月4日,铁二局铺架队与铁道兵施工区铺轨队在大桥上会师接轨,标志着这条西南大动脉的胜利贯通,同时比预定工期提前了9个多月。为纪念这一历史时刻,在大桥中部的3号避让台上装了一块水泥制的标牌,上书:“贵昆铁路接轨纪念
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六五九部队 西南铁路工程局
一九六六年三月四日”(注:七六五九部队是当时铁道兵第五师的代号;西南铁路工程局即铁道部第二工程局当时的称呼)。时值越南战争期间,贵昆线在接轨通车仅三天后即开行了援越抗美的紧急军用物资专列,可见当时西南地区国防交通建设需求的紧迫。
http://s8/mw690/63ebec2bgd809960bb4a7&690
http://s1/mw690/63ebec2bgd809541a0530&690
老虎咀探秘
“老虎咀”似乎是中国西南山区铁路、公路上一个特有的地貌形容名称,滇越铁路、滇缅公路上有“老虎口”、成昆铁路和川黔铁路上也各有一个“老虎嘴”,它们都用以形容地形、路段的险要。贵昆铁路上的这个“老虎咀”位于云贵交界天生桥峡谷中的云南一端,是一个隧道名,它的对面则是贵州境内的“狮子口”隧道。中间由全线上最长的可渡河特大桥(之前本人有博文介绍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ebec2b0100kw7r.html)联接在一起,构成横跨两省的钢铁大动脉。
http://s7/mw690/63ebec2bgd8094dc131a6&690
http://s12/mw690/63ebec2bgx6Bco6K2Fl7b&690
我2009年考察天生桥时,在看到这样气势磅礴的伟大工程面前,曾有感赋诗七言绝句一首:
狮口虎咀锁黔滇,
北盘穿山水可渡。
天生桥上架钢桥,
云贵天堑变通途。
滇黔两省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天生桥一带尤为集中,暗河、溶洞密布,可渡河特大桥昆明端脚下附近还有一个巨大的天坑。天生桥云南端的山体中空,特大桥昆明端904米长的老虎咀隧道刚好穿过该山,通过岩溶地带。当年施工时平行导坑开挖到距离进口(注)约30米处出现溶洞,顺线路80米,垂直线路100米,自路肩向上到洞顶60米,向下至洞底50米,洞底空阔并有碎块石堆积,雨后有积水,还有清水孔洞,在隧道左侧增设反向曲线绕避。
http://s16/mw690/63ebec2bgd80950fa001f&690
http://s10/mw690/63ebec2bgda49e05cb779&690
为一探这铁路上出现的喀斯特地貌奇观,我们一行进入了老虎咀隧道。在进洞后约100米处穿过一避车洞(注:即前面提到的“进口”)后进入平行导坑,能看到一些当时修筑的混凝土和石块衬砌。再走约30米就到了溶洞口,这是一座岩溶旱洞,下面深不见底,扔石亦不闻其声;周围漆黑一片,寒气逼人,有种阴森恐怖的感觉,据一位铁道兵老战士回忆,当年这口洞曾连人带设备吞噬了一个班的战士。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停留片刻后即离开了这里。
乌蒙磅礴走泥丸
铁路上有时为了抬升线路的海拔高度或是避开一些艰险地段,就会采用延展线路来达到目的。荷马岭站至背开柱站、背开柱站至木嘎站这两个区间刚好就是一条延展线。
http://s15/mw690/63ebec2bgd808ee1a31ce&690
贵昆线从天生桥一路过来到了荷马岭,为了进入到地势相对平坦的滇东坝子,必须攀上直线距离只有4千米、海拔却高于此地线路140米的木嘎。铁路工程为此沿着可渡河支流两岔河周围的山脊、从荷马岭站起始进行延展,跋山涉水、迂回穿插上至木嘎。“荷马岭-背开柱-木嘎”三层展线是贵昆线上唯一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延展线,其为巨大的“S”型形状,从荷马岭站起,经背开柱站,终至木嘎站止,利用展线延长达16千米,跨越两个区间。从远处的山头赏望此展线,火车就仿佛一条呼啸的钢铁巨龙绕游在群山之间。20世纪50年代没有修铁路以前,边疆题材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曾在这一带取过景,那时大山里的交通运输只能靠马匹,可谓相当艰苦;再联想起过去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真让人感叹云贵高原“乌蒙磅礴走泥丸”的壮观与不易。
http://s7/mw690/63ebec2bgd893ca36ef36&690
http://s15/mw690/001Ps1Jhgy6PXfsqfSeae&690
除了上述地点以外,乌蒙山区中贵昆铁路上的著名工程还有许多,这里不再一一叙述。最后我们想说的是,当代社会在不断发展建设的同时,不要忘了前人的大无畏精神和所付出的牺牲,是他们的丰功伟绩一直在激励着当代人前行。
再见了,贵昆铁路,我们的老朋友!你永远奔驰在我们的心海中!
>>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