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烟花三月扬州行

(2010-07-02 06:33:49)
标签:

旅游

扬州

分类: 行万里路

行于2004年4月9日,写于2004年4月17日

 

从青岛到扬州居然开了将近11个小时,都什么年代了。我不是在埋怨中国的高速公路状况,猜是旅行社的司机为了省一段高速的费用而绕路,当我们质问他时顾左右而言他的神情就基本可以确定。

 

不过我的兴致一点也没有因为司机的不良表现而打折扣。唯一有点气愤的是到了扬州都8点半了,没能赶上看看清晨刚从睡梦中醒来的瘦西湖。吃完早点到瘦西湖的时候已是将近10点,人声鼎沸,还有小喇叭不时传来导游“某某地方的朋友请注意,集合了”千篇一律的声调。我不喜欢游人如织,想象中的瘦西湖应该是慵懒的、安静的,而不是喧哗的、应接不暇的。我喜欢清清静静、从从容容的玩。

 

瘦西湖笼罩在雾气中,不是朦胧的烟雾,而是空气被污染的模糊,没有想象中的清新。也可能是因为我在江南长大,对类似杨柳湖水假山亭台的景色已经审美疲劳。而且杭州西湖给我的印象太深刻,她的丰腴大气更印照出瘦西湖的做作小气。我们随着人流绕着瘦西湖走了一圈,和大多数游客一样在五亭桥、白塔、吹台、二十四桥等知名景点人头攒动的照了相,听了几个典故,什么徐老虎、什么二十四桥名字的争议、什么吹台又叫钓鱼台,什么小白塔和北京的北海白塔有什么关系等等,然后在熙春台的码头上船。坐船是我这次来瘦西湖的一大夙愿,可惜没有租到船娘摇的摇橹船,只好上了电动船。在船上可以歇脚,又可以在春天的微风里重新欣赏岸边的美丽风光,实在是惬意极了,我都有点不想下船了,要是能在船上晃荡一下午喝点茶、看点书、聊点天、听点扬州味的茉莉花和古筝曲,就太奢侈了。

 

瘦西湖南大门的楹联(李鼎题,李圣和书)我还是蛮喜欢的,尤其那句“得闲便是主人”更是显得理直气壮的牛气。

 

“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问平泉草木;

  湖山信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閟画图。”

 

瘦西湖都快让人评说滥了,我就不再说什么了。

 

个园更没什么可说的了,主要就是靠着竹子和春夏秋冬的创意扬名天下。我对园林是越来越没有兴趣了。自打去过苏州以后,我得出一结论,就是天下园林都一个样, 人工雕琢的痕迹太重。我发誓再也不去园林了,去完个园以后更坚定了我的这种信念,尤其有点名气的园林,都快让人踩烂了说烂了。我想我对园林这种建筑是彻底的失去了兴趣。

 

好不容易盼到了自由活动,玩完个园才五点不到。我们一行5人就打了个车到了扬州八怪馆,离下班还有一个小时,讲解员开始为我们讲解。扬州八怪其实不是八个人,而是一个虚数,代表了当时书画界的一个流派。这个流派因为反传统、风格创新而遭主流派别排挤,并因此而得名。八怪之中有4个人是扬州的,很多都来自浙江及周围地方。扬州的富庶养了这些文人,因此振兴了扬州的文化。其实我们常听说的郑板桥是八怪之二,八怪之首是著名篆刻家、画家金农,浙江杭州人。馆里有他的一副漆书对联“恶衣恶食诗更好,非佛非仙人出奇”。真是够能吹的,不过不这么傲就不叫扬州八怪了。郑板桥因为当过官也被贬过官,也因为他的难得糊涂而被老百姓所熟知。他的墨竹图和那首诗足可见老百姓在他心目中的位置,也可以推断为什么这种人的官作不长,文人终究是文人。那首诗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也关情。”郑板桥的竹子是静态的,而另一个八怪之一李方膺的竹子是动态的,仿佛听得到风刮过竹子时的刷刷声。他有一副风竹图就是表现竹子的动态,不仅画出了竹子,更是画出了风,“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其它还有李鱼单(找不到这个字,只好用两个字拼成,念李shan。)的墨松图,罗聘的墨兰图,汪士慎的雪梅图。雪梅图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题字在中间,使得画上部和下部的梅花有一种整体的平衡感。

扬州八怪

http://s5/bmiddle/63eac4abt8d8e7129fcb4&690

http://s13/bmiddle/63eac4abt8d8e72067d0c&690

讲解员讲得绘声绘色,把八怪讲得活灵活现,并且时刻洋溢着一种扬州人的自豪感,令我自然的对郑板桥产生了兴趣,于是买了一本郑板桥的传记回去仔细瞧瞧。

 

在八怪馆里还见到了扬州市花——琼花,又名聚八仙。比起修凿运河一心要到扬州来观赏琼花的隋炀帝我们已经很幸福了。

琼花

http://s16/bmiddle/63eac4abt8d8e72ee4fff&690

来扬州之前我就收集了一些关于扬州小吃的贴子,竹家庄大排档、福满楼等离扬州八怪馆都不远。

 

出了八怪馆我们直奔福满楼,这是在网上很受好评的几家扬州菜馆之一。所以一定要去。可是去了那儿,天哪,人满为患。服务员说估计要到七点半以后,这才6点多。总不能让肚子闲着吧,于是转战第二战场——竹家庄大排档,还好不远,都在四望亭美食街。大排档的好处就是你可以把你想吃的小吃都点来尝尝,实在吃不了还可以四处逛逛过过眼瘾。我们点了生肉藕片、小田螺、香芋卷、栗子鹅掌、酱鸭头、芹菜鸭肠、臭豆腐、鸡肉干丝鸭虾煲、还根据自己喜好点了菜粥、皮蛋瘦肉粥、南瓜粥等。我要的是南瓜粥。其实我们点菜的时候是留着肚子的,因为我们还惦记着福满楼,可是一不小心还是吃了个肚满肠肥,吃完以后,挺着肚子跑到附近的一家超市逛了逛,顺便买了点扬州特产无非就是牛皮糖什么的。然后又执著的回到福满楼,人已经少多了。由于我们住在江都,晚上9点要赶回去,加上淮扬菜系很精致很花时间,所以没来得及品尝更多美味。

 

后来又去了汪氏小苑、普哈丁园、汉广陵王墓,都是些不很出名但也清静得多的景点。

 

汪氏小苑是清末民初一汪姓盐商的住宅,其建筑、格局、设计、装修、书法篆刻都颇为讲究和精致,足见古代富人的雅趣生活,我很向往曾经在此处生活。

 

普哈丁园是一座清真寺,就在京杭大运河的旁边,由古墓园、古清真寺和古典园林三部分组成。普哈丁相传为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南宋末年来扬州传播伊斯兰教文化,死后葬于此。普哈丁园是古代中阿人民友好交往、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我在众多墓碑中间照了个相,感觉肃穆。

 

还慕名去了汉广陵王墓,我发现自从01年去了中山陵以后就特别喜欢逛陵墓,喜欢那种肃穆庄严大气恢宏的感觉,站在千百年前的先辈之躯旁边,感受时光穿越和历史陈迹。这是西汉第一代广陵王刘胥及其王后的寝陵,属帝王级的“黄肠题凑”木椁墓[1]。令我震惊于古人做事的周密和严谨。

 

汉广陵王墓

http://s12/bmiddle/63eac4abt8d8e74112afb&690

“黄肠题凑”木椁墓
http://s13/bmiddle/63eac4abt8d8e7537958c&690

扬州整体给人的印象是发展得较慢,尤其相比临近的无锡好像是两个时代,处处给人感觉还是计划经济、国营服务的年代,尤其不好的是所到之处的厕所都特别脏。扬州著名的“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由于时间关系只体会了前者,如果以后还来再体会后者,相信环境、服务会有很大改观。总的来说不虚此行!

 

注:

    刘胥的寝陵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葬制——“黄肠题凑”。所谓“黄肠题凑”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葬制,是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古人注解“黄肠题凑”是以皮后的柏木黄心累于棺外,称之为“黄肠”,木头皆向内,称之为“题凑”。棺椁周围用木头垒起一圈墙,上面盖上顶板,就像一间房子似的。天子以下的诸侯、大夫、士也可用题凑。但一般不能用柏木,而用松木及杂木等。但经天子特许,诸侯王和重臣死后也可用黄肠题凑,如汉霍光死,汉宣帝“赐给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据目前已发表的资料,已在北京大葆台刘建墓、石家庄张耳墓、扬州刘胥墓等7座汉代王陵出土了“黄肠题凑”。

  刘胥的寝陵属帝王级的“黄肠题凑”式木椁墓,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是全国罕见的大型汉代墓葬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广陵王墓中的“黄肠题凑”是就地取材,全部以金丝楠木为构件的,共有856块,每块题凑大小尺寸都不相同,四面企口高低错落有序,全凭榫卯相连。据专家透露,当初出土时连世上最薄的刀片都无法插入楠木结构的“黄肠题凑”式木椁,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南北长16.65米,东西宽14.28米, 面积约237平方米,折合木材约545立方米,在迄今我国发现的同类木椁中最为完整,极为珍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