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伊斯兰国”武装要求约旦释放的死刑犯——伊拉克女子萨基妲-里沙威按理不该交换,因为她和同伙造成重大死难,尽管她自己因为失手没有直接造成伤亡。这女人命太大了。日本驻约旦大使今天下午宣布,她将被用来交换日本人质、自由撰稿人后藤健二。
2005年11月9日(用阿拉伯语书写,顺序由左至右就是“9-11”),萨基妲和丈夫沙莫里参与约旦首都安曼三酒店连环爆炸袭击,造成近60人死亡。半岛台网报道说,萨基妲与丈夫当晚各穿一件炸弹背心混入举行婚礼的拉迪森酒店,两人相约各守一头同时或相继引爆,他丈夫操作成功当场毙命,她未能引爆,随现场幸存者逃离,后躲入妹夫家,并隐瞒参与恐怖袭击的事实。
次日,“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头目扎卡维宣布对此连环袭击负责,并公布参与者名单(以为萨基妲也已死亡),警方据此在现场找到萨基妲丈夫尸体残骸并确认身份。第三天,警方根据扎卡维公布的信息追踪并抓获萨基妲。
2006年4月,约旦安全法庭开庭审理此案,由于约旦律师协会拒绝为萨基妲辩护,法庭为她指定了辩护律师。庭审后得知,他与丈夫是名义婚姻,仅仅是为了便于执行此次袭击活动。法庭最终以参与恐怖袭击罪名判处萨基妲死刑,后因为人权组织压力,迟迟未能执行死刑,致使其获得今天这样的交换机会。
萨基妲家里多人参与伊拉克基地分支机构并死于与美军或伊拉克政府军交火。其哥哥萨莫拉-穆巴拉克-阿图鲁斯-里沙威被称为“安巴尔埃米尔(王子、领袖之意)”,2004年死于费卢杰之战。他的另外两个弟兄和一个妹夫也在与美军交战中先后被打死。
2006年,扎卡维死于美军空袭,其接替者此后也轮番送命,侥幸存活者利用伊拉克内乱和叙利亚内战得以喘息,逆势做大,并建立“ISIS”,并于去年宣布脱离“基地”组织,改名“伊斯兰国”。
前一篇:三相出访:意图多重的日本新年外交
后一篇:人质把戏:IS的恐怖政治经济学